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雲南寧洱:以工代賑鋪就鄉村振興致富路

2025年07月04日08:47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一條坑窪的土路,曾是雲南省寧洱縣德化鎮順安村村民的心頭之痛。“雨季泥濘難行,旱季塵土飛揚”,1343位村民的增收希望被這條路困住了。

如今,隨著"以工代賑"惠民工程的實施,一條平整寬闊的硬化路取代了昔日的泥濘土路,不僅解決了村民出行難題,更繪就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項目實施前的路況。寧洱縣委宣傳部供圖

項目實施前的路況。寧洱縣委宣傳部供圖

打破桎梏,審批跑出“加速度”

德化鎮順安村2024年以工代賑項目自啟動伊始便按下“快進鍵”。2023年9月,寧洱縣發展和改革局收到德化鎮的報告后,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環境影響評價、用地預審等材料實施“全要素同步審核”。

該項目始終錨定“民生優先、質量為本”原則,嚴格把關細節,既確保貼合順安村“修路增收”的實際需求,又嚴守政策紅線。

“從項目施工的材料接收到完成批復,僅用一周時間高效辦結,大幅壓縮了審批周期,使這項民生工程得以提前進入實施階段。”寧洱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3年12月1日收到市級投資計劃后,寧洱縣發改局打破部門壁壘、簡化流轉環節,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全部手續,於12月5日便將400萬元投資計劃精准下達至德化鎮,為項目開工注入了強勁動力。

項目實施后的路況。寧洱縣委宣傳部供圖

項目實施后的路況。寧洱縣委宣傳部供圖

協同聯動,項目落地“一盤棋”

項目落地階段,以工代賑的“協同效應”也得到充分展現。順安村以工代賑項目由寧洱縣發改局,聯合財政、農科、交通運輸等單位組建聯合工作組,提供從施工監管到資金撥付,從勞務報酬核查到技術指導的全程“一站式”聯動服務。

項目於2024年3月正式開工,同年9月順利完工。從場地清理到4.2公裡道路及橋涵排水工程竣工,僅用時不到6個月,較同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周期縮短近三分之一,跑出了項目建設的“加速度”。

寧洱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工代賑的核心價值,在於既“建工程”更“富百姓”。項目嚴格遵循“能用人工盡量不用機械、能用當地群眾盡量不用專業隊伍”的原則。

開工前,項目理事會通過動員大會、微信群等方式,重點動員脫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易地搬遷群眾以及弱勞力參與務工,剩余崗位再面向其他村民開放,確保機會精准惠及最需要幫扶的群體。

據統計,該項目累計發放勞務報酬122.26萬元,佔總投資的30.56%,115名務工村民人均增收10630元。“不用背井離鄉,在家門口修路,就能攢下孩子學費和新農機錢。”村民的話朴實而真切。

村民正在修路。寧洱縣委宣傳部供圖

村民在修路。寧洱縣委宣傳部供圖

路通業興,振興底氣更足了

“修路時不少村民參與務工,既學了技術又掙了錢。現在出行方便了,運輸成本降低了,這條路真是名副其實的‘致富路’。”順安村黨總支書記張亞雨的話,道出了村民的共同心聲。

項目建成后,不僅顯著改善了當地交通運輸條件,有效補齊了農村生產生活設施短板,更拓寬了順安村咖啡銷售渠道,縮短了物流周期和成本,使“從枝頭到市場”的產業鏈條更加順暢,為群眾穩定增收增添了信心。

當基礎設施建設與群眾增收實現同頻共振,“讓群眾用雙手建設家園、用勞動創造幸福”便從理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溫度。(祁微寒)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