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從這些定格的瞬間,領略白衣天使的風採

2025年05月13日11:29 |
小字號

2025年5月12日,是第114個國際護士節。白衣天使是守護生命的光,是給予希望的力量。這些實拍的瞬間,將帶你領略白衣天使們的動人風採,感受他們默默付出的溫暖與偉大。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區兒科護士姜愛。

姜愛正在給小寶寶做護理。

姜愛,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區兒科護士。她就像個“超級奶媽”,把每一個提早降臨的小天使當作自己的寶寶一樣照顧。每一個早產寶寶都是小戰士,要勇敢地闖過“體溫、呼吸、營養、黃疸、感染”五大關。

姜愛和她的同事們就是這些小寶寶的“通關導師”,陪著他們一起“打怪升級”。寶寶身體狀態不太穩定的時候,隨時都要盯著寶寶,一步都不能離開。

二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甘美醫院乳腺-普外科護士長熊燕

熊燕和小患者合影。

熊燕,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甘美醫院乳腺/普外科護士長、靜療組組長、PICC門診負責人。照片中,她和一位3歲的腫瘤小患者做出勝利的手勢。PICC指的是“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PICC留置的患者,95%以上都是需要化療的腫瘤患者,PICC就是一條獨特的“生命線”。

熊燕和同事就是生命線的“護路人”。不但要技術好,還要會“魔法“”。為啥?一些小朋友依從性不好,又哭又鬧,根本沒法兒維護導管。所以,熊燕要花大量時間進行安撫,輕聲細語地和小朋友聊天,講著有趣的小故事......在熊燕的耐心陪伴下,這位小患者每次來醫院都很乖,就像被施了魔法。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區胸外科臨時護理負責人張如舉(中間)

張如舉(中)和同事合影。

張如舉,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區胸外科臨時護理負責人。外科手術病人病情變化快,想要及時發現和處理,就要更加細心。

一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術后發現心率、血壓都在升高,起初以為這是因為疼痛或者感染導致的。但張如舉和同事沒有半點馬虎,連續幾天細心監測觀察,終於發現了真正的“元凶”——患者是出現了腦出血。張如舉把情況反饋給醫生,患者得到了及時治療。

在護理工作所需的細心與耐心上,男護士同樣展現出過硬的專業素養。在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共有84位男護士,個個都是醫院護理界的“硬漢”。別看他們身材魁梧,干起活來比繡花還細致,用他們的鐵肩膀扛起了護理的重任。

胡珂,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器官移植護理技術中心護士

胡珂(左)和患者合影。

胡珂,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器官移植護理技術中心護士。肝移植病人都有兩個生日,一個是出生之日,一個是重生之日。這張照片就是胡珂為病人慶祝“重生”的瞬間。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肝膽外科被列為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2006年至今,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已成功完成526例肝移植手術。而更讓胡珂和同事們驕傲的是,他們所護理的肝移植患者中,存活期最長的一位至今已近20年。患者成功移植后,還擁有了一個女兒,而這個孩子,現在也成為了一名ICU護士。

四-師紅梅,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產科副護士長

師紅梅正在護理小寶寶。

師紅梅,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產科副護士長,北院助產士門診主管護師。20年來,她親手迎接了上千個新生命的到來。

一次,產房裡出現緊急情況,產婦難產,若不能在短時間內處理,寶寶和媽媽都會有生命危險。聽到緊急呼叫,師紅梅和同事飛一樣從門診跑到了產房,整個過程隻用了1分多鐘。“哇——”一聲清脆的啼哭打破了產房的緊張氣氛。在師紅梅和同事的努力下,寶寶終於安全降生了,媽媽也平安無恙。

一次生死時速的救治,挽救了兩條生命,更守護了一個家庭的完整與幸福。想想都知道,那“百米沖刺”的樣子,一定很颯!

姚娜,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護理部主任

姚娜和同事們正在學習討論。

姚娜,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護理部主任,她的工作每天都在忙碌中開始。無論是協調護理團隊的工作,還是處理患者的突發狀況,她必須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嚴謹細致。

姚娜介紹,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共有1523名護理人員,工作時間最長的已堅守崗位38年,而最年輕的年僅24歲。輸液打針、傷口護理、急救復蘇、心理疏導……在每一個與疾病較量的戰場上,都有他們的身影。

6張照片,6個瞬間,是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1523名護理人員日日夜夜守護病人的縮影。

他們的付出值得禮贊,他們的艱辛也需要被看見。願每一位白衣天使都被溫柔以待,願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溫暖與呵護。在“5·12”這個屬於護士的節日裡,讓我們以最真摯的敬意,向所有護理工作者道一聲:“謝謝你們,辛苦了!”(高研容、葉利民 文/圖)

來源:雲南省人口和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