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他的手機裡藏著超多“黑科技”

尹馨
2025年05月03日08:38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五一”國際勞動節是禮贊奮斗者的節日,勞動的榮光在此刻熠熠生輝,奮斗的強音在新時代激昂回蕩。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的工地上,一批批勞動者扎根一線,秉承“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力以赴推進民航“強基拓線”工作。讓我們把鏡頭聚焦這些平凡的勞動者,看他們如何用干勁、闖勁、鑽勁,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5月的午后陽光刺眼,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T2航站樓(北段)項目的建設工地上已是一片轟鳴。

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三局)T2航站樓(北段)項目土建部經理程浩拿著手機,與技術人員圍站在剛剛完成澆筑的C指廊混凝土結構旁,指尖在屏幕上快速劃動。他手機中的智慧工地系統,由昆明國際航空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牽頭研發,正為工程建設注入澎湃動能。

T2航站樓是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改擴建的核心工程,建筑面積73萬平方米,分北段、南段兩個施工標段,於2024年9月開工建設。T2航站樓(北段)項目由中建三局牽頭進行主體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施工,目前,第一批次工程主體階段的地下二層已經完成。

項目啟動初期,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和施工場地、連續降雨的不良天氣以及無臨水臨電的施工環境,程浩帶領項目團隊迎難而上,“每周定期組織班子會,每天實施領導帶班制度及夜間巡查制度,發現安全問題立即整改,將危險遏制在萌芽階段。”

程浩在T2航站樓工地前巡查。人民網記者-虎遵會攝

程浩在T2航站樓工地前巡查。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每每談起工程進度,程浩如數家珍,說不到兩句就要打開手機展示“黑科技”。智能化的管理系統,綜合利用現代智能傳感器、無線通信與物聯網等技術,通過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高支模進行系統地監測。

“北段地下層高是9.5米或8.5米,有了監測儀器,能夠實現實時監測、超限預警、危險報警。”程浩邊說邊將目光投向旁邊的“鋼筋叢林”,“一部手機實現工程管理,隨時心中有數。”

在鋼結構拼裝區,兩台5G無人塔吊正將鋼梁穩穩吊起,駕駛室內竟空無一人。這是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5G塔機智能集控系統,全新的數字全景塔機集控駕駛艙讓駕駛員不用爬塔,在地面就能進行遠程吊裝作業。塔吊的動作經過BIM建模輔助深化設計,激光掃描儀則會在吊裝完成后自動比對實物與模型的偏差,確保每個“空中積木”嚴絲合縫。

“這一技術也是雲南首例。”程浩介紹,目前兩台塔吊正在“加班加點”,隨著航站樓主體工程的推進,今年內將增加到4台。

面對航站樓鋼結構復雜帶來的一系列難點,程浩牽頭成立了技術創新小組,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防碰撞系統、數字化樁機、花瓣柱拼裝焊接技術……數字建造引領工程質量,不僅縮短了工期,還大幅提升了施工安全性。

如今,走進這片“智慧工地”,科技感扑面而來。程浩帶領團隊建立項目質量管理體系,嚴格執行樣板引路制度,開展工序樣板驗收,編制創優策劃,奮力打造標杆項目。實測實量合格率超99%,鋼結構探傷檢測一次性合格,清水混凝土樣本達到預期,僅僅不到一年,獲得各類榮譽15項。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航站樓建設,難度是參建的項目裡面最大的。”穿梭在密布的鋼筋森林間,程浩為能夠參與T2航站樓這樣的重點工程而榮幸。目前,工期在加緊,T2航站樓北段每天有五百多名工人奮斗在一線,這座寄托著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的“空中門戶”輪廓初顯。

“到了8月,我們的人員會增加到1800人。”對程浩來說,待新航站樓展翼之時,他和團隊又將奔赴新的建設“戰場”,繼續用鋼筋混凝土書寫新時代建設者的擔當。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