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蒙自藍莓:從田間走向全球

2025年03月19日08:34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雲南蒙自藍莓:從田間走向全球

  圖為雲南蒙自農民在採收藍莓。

  圖為雲南蒙自藍莓。

  圖片均由雲南省蒙自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雲南省紅河州蒙自市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熱量垂直分布差異明顯,是全球最適宜種植藍莓的區域之一。

  近年來,蒙自按照“世界技術、中國品牌、蒙自種植、全球消費”的目標,引入76家國內外知名農業企業落地,促進藍莓產業聚集發展,成為全國大棚基質盆栽藍莓主產區。

  截至今年1月,蒙自藍莓種植面積達3.5萬畝,產量7.4萬噸,產值突破30億元,帶動32個行政村共2萬余農戶畝均年增收超過3萬元。

  “622”模式聯農帶農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蒙自草壩鎮,在農場主許澤的藍莓基地,看到他和妻子正在採摘、打包藍莓。一盒盒藍莓即將發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2020年,許澤來到蒙自雲科創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科創”)打工,負責搬運藍莓。日子長了,有心的他,越來越懂藍莓。2021年,公司要發展家庭農場,他大膽嘗試了一把。“起初隻種了4.5畝藍莓,當年淨收益就達到了12萬元,有點出乎意料。”許澤說,他很快決定擴大種植規模,但資金是個大問題。

  正當許澤為此發愁時,草壩鎮政府和龍頭企業、村集體協力,成立了藍莓共同富裕示范園。農戶投入土地、鋼架大棚、農資,負責日常管理和採摘﹔村集體企業整合轄區資源,改造原有灌溉系統、果蔬大棚,並負責購買苗木等﹔龍頭企業提供苗源、技術指導,並負責銷售。銷售收入按照6︰2︰2的比例在農戶、村集體企業、龍頭企業之間進行分配,這一模式被稱為“622”聯農帶農模式。“一公斤藍莓賣100元,農戶就能分到60元,我第一時間就加入了。”許澤說。

  新模式既能讓農民增收、集體受益,又能助企業發展。許澤等人的成功,也帶動周邊農戶加盟。他們也成為藍莓產業鏈的“主角”。“通過模式創新,我們暢通了生產、流通、銷售、分配各環節,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雲科創董事長趙崇軍說。

  在草壩鎮蒙自繽紛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藍莓種植園裡,工人們細致地將一枚枚成熟飽滿的藍莓放入籃中。“今年我們基地種了200畝藍莓,預計畝產量達1.5噸,按目前價格推算,銷售產值可達4000多萬元。”公司總經理楊晶晶說,以前農戶靠天吃飯,現在有企業教技術、村集體幫銷售,工人隻管用心種好果子,藍莓品質自然越來越好。

  在蒙自市芷村鎮,年初開工的“同濟農場”高山藍莓現代農業村集體經濟示范園佔地100畝,正是“拷貝”了“622”聯農帶農機制,推動高原現代特色產業持續壯大。

  截至2024年,蒙自市已孵化121個藍莓家庭農場,戶均年增收超10萬元。“這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不僅讓農民腰包鼓了,更激發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蒙自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汪政銀說。

  72小時“鮮”通全球

  1月19日,清晨,昆明海關所屬蒙自海關的查驗場地上,一箱箱貼著“滿時”品牌標簽的藍莓整裝待發。這批藍莓通過“綠色通道”快速通關,48小時后便能出現在馬來西亞超市的貨架上。

  2024年,蒙自海關監管出口藍莓1425噸,同比增長25倍,佔同期全國出口藍莓數量的五成以上,居全國第一。

  蒙自藍莓的“出海記”堪稱傳奇。3年前,這裡的藍莓還鮮為人知﹔如今,憑借果肉細膩、甜度高的優勢,蒙自藍莓已銷往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9個國家和地區。

  為了讓藍莓實現從“舶來品”到“外銷貨”的轉變,蒙自海關建立“質量提升”“首次幫扶”“通關提速”等機制,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指導。“我們推動5家藍莓種植企業通過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証,同時對出口藍莓實施優先申報、快速查檢、檢驗檢疫証書‘雲簽發’、原產地証書自助打印等便利舉措,確保出口順暢。”蒙自海關監管科科長陳銳說。

  為打開國際市場,各龍頭企業引入預冷加工、冷鏈運輸技術,並建立溯源體系,確保每顆藍莓可追蹤。如今,一顆蒙自藍莓從採摘到送達海外消費者手中,全程最長不超過72小時。“我們以前怕果子爛在地裡,現在怕不夠賣。”農民高麗莉說。

  “科技+品牌”做大產業

  在雲科創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藍莓種植園的溫濕度、光照等數據。“通過物聯網系統,農戶能遠程監控作物長勢,管護果苗,還能在線學習修剪技術。”趙崇軍說。

  這套適用於藍莓種植的智慧農業系統,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智慧果業技術服務平台,讓藍莓實現精准栽培和智能化管理,這也是蒙自藍莓品質穩定的硬核支撐。

  科技賦能不僅體現在種植端。在分揀車間,藍莓經過自動清洗、分級后,按規格裝入印有自有標識的包裝盒。一個個本土打造的品牌,已成功進駐國內著名商超和專業水果市場,售價較普通藍莓高出30%。“以前果子賣不上價,現在品牌溢價讓利潤翻倍。”許澤感嘆道。

  品牌化與數字化雙管齊下,蒙自藍莓產業鏈不斷升級。龍頭企業建立線上結算平台,農戶交果后,可實時查看銷售數據和資金到賬情況﹔村集體企業整合財政資金,投資冷庫、滴灌設備等基礎設施﹔政府則牽頭培育“藍莓工匠”,年培訓農民超5000人次。蒙自培育了一支懂技術、善種植、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應用更高技術含量的生產資料,實現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改造提升,助力特色農業轉型升級。2023年,蒙自藍莓畝產量提升40%,商品率達90%,產值突破20億元。

  一顆小藍莓,正帶動蒙自從“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華麗轉身。農戶鼓了腰包,村集體強了經濟,企業拓了市場,政府贏了口碑。“從機制創新、出口量全國第一的突破,再到科技與品牌的雙重蝶變,蒙自藍莓產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汪政銀說,未來,隨著育種研發、深加工等環節的完善,蒙自藍莓還將書寫更多“從田間走向全球”的精彩故事。(記者 趙漢斌)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