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中國住宅層高標准將提高到不低於3米—— 

好消息:新住宅要“長個”了

廖睿靈 張聞迪
2025年03月19日08: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住房層高多少、採光度如何,是影響住戶居住感的重要因素。日前,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我國住宅層高標准將提高到不低於3米。這意味著,中國施行多年的層高國家標准將迎來改變。

調整住房層高,改善居住體驗

住房層高,就像一套房子的“身高”,是指從本層地板到上層地板的距離。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介紹,住房高度通常涉及“層高”和“實際使用高度”兩個概念。住宅的“實際使用高度”也就是淨高,等於層高高度減去樓板厚度。在2005年版《住宅建筑規范》和2011年版《住宅設計規范》中,都有淨高不應低於2.4米的強制性要求。而對於層高,根據2011年版《住宅設計規范》,住宅層高宜為2.8米。“‘宜’是一種建議,各地在具體執行時,層高的高低略有不同。”李宇嘉說。

住宅層高的現行國家標准實施多年,但部分要求已不再符合人們對居住品質的追求。採訪中,部分居民表示自家住宅層高設計不足以滿足居住需求,期待調整。

“我們家現在住房的層高是2.8米,聽起來高度足夠,但實際居住時還是不太滿意。”來自浙江杭州的張琪介紹,自家裝修時安裝了中央空調,需要約20—30厘米的空間做吊頂,“這是最基本的高度要求,設計后,層高隻剩2.5米左右,住起來有些壓抑。”

家住北京的樊錦晨買了一套西邊朝向的房子,相較於朝南的住宅,光照有限。“我家房子層高是2.7米,整體面積較小,朝向也一般,加上家裡的空調是立式的,對空間高度有一定影響,所以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樊錦晨說。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分析,層高過低不僅會導致居住者感到空間壓抑,影響居住體驗,還可能導致電梯頻繁停運或增加耗電,降低運行效率。此外,層高較低還可能無法有效隔絕樓道內外的噪音干擾,影響居民日常生活。“拔高”住宅層高,讓房子“長個”,正是對居民希望住“好房子”的積極響應。

部分地區已上調住宅層高標准

近些年,國內已有部分地區針對房子“長個”作了嘗試。

去年9月,天津市正式實施新修訂的《住宅設計標准》,將原標准“住宅層高宜為2.8米”調整為“住宅層高不應低於3.0米”,並提高了住宅室內淨高要求。天津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有關方面在解讀相關調整時表示,層高調整有利於住宅通風、採光和日照,有利於住宅空調系統、新風系統、地板採暖等技術的應用,將大幅提高住宅宜居水平。

在雲南省昆明市,新修訂的《昆明市城鄉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明確,調整住宅層高。據介紹,當地結合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出住宅建筑層高不得小於3米。同時,增加了陽台可建設的面積及設置的靈活性,無論陽台封閉還是不封閉,陽台計容面積按空間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算。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的《山東省高品質住宅設計指引》提出,住宅層高不應低於3米。對於設有戶式中央空調和集中新風系統的住宅,層高不應低於3.1米。此外,鼓勵有條件的項目適度加大空間高度,提高至3.3米以上。

“3米左右的層高正好合適。”來自浙江省桐廬縣的吳詩緣最近剛搬離層高2.7米的舊房,住進層高超3米的新房。在她看來,層高過低,空間太壓抑﹔過高,又太空曠。把層高“拔高”到3米左右,雖需支付相應的建設成本,但以此換來更好的居住體驗,可以接受。

那麼,調整住房層高這筆賬到底怎麼算?中建二局旗下中建玖合產品研究院負責人李行言介紹,相較以往2.8米層高的住宅,層高為3米的住宅建造成本會因材料、結構、施工、設備等方面需求而增加。目前,已有一些新建住宅項目滿足3米的層高設計。上海市嘉定區的“理想之地”項目,是上海市打造低碳“好社區”的標杆之一,該項目9棟樓住宅達到3米層高。“按照項目建造標准,項目層高每增加0.1米,建造成本會增加約1%到4%。”中建二局項目總指揮蘇憲新說,“盡管建造成本有所增加,但項目創新性採用立體空間規劃設計技術,構建了功能完善的活力社區和健康住宅指標體系,能為居民營造更舒適、寬闊的居住體驗。”

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標准規范,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

“標准水平決定了房屋品質。”倪虹表示,不少居民對“好房子”的幾個“度”特別關注,即高度、溫度、濕度、淨度、亮度等。“居民希望住的房子層高能高一點,通風、採光能好一些,密閉性、隔音性能強一些,室內空氣能夠潔淨、溫度適宜,既不干燥、也不濕冷。近期,住房城鄉建設部正在組織編制《好房子建設指南》和修訂《住宅項目規范》,其中一項,就是把住宅的層高標准提高到不低於3米。”倪虹說。

除了為住宅設計立標准,打造“好房子”,也離不開新科技的幫助。

“‘好房子’和新科技可以相互成就。”倪虹表示,一方面,將大力推廣惠民實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著力解決隔音不好、滲漏、開裂、反味等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全屋智能。“住在這樣的‘好房子’裡,燈光可以自動感應,窗帘可以語音控制,溫度濕度可以智能調節,人的健康可以實時監測,甚至冰箱裡肉蛋奶少了還能夠溫馨提醒,就像有了一個貼心的管家。”倪虹說。

建設“好房子”,要從存量住房和新增住房兩方面同時下功夫。倪虹表示,各地首先要把保障房建成“好房子”,對此,政府的民生工程一定要帶頭。此外,不僅要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也要結合城市更新,採取多種方式,把老房子想辦法改造成“好房子”。

從房地產行業發展角度看,建設“好房子”,不僅能給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提供廣闊的應用空間,還能釋放出擴內需、促消費的巨大潛能。

“房地產企業和建筑企業應當看到,建設‘好房子’將是產業轉型發展的新賽道,以后的企業競爭,拼的是新科技、高質量、好服務,誰能抓住這次轉型的好機會,誰能為群眾建設‘好房子’、提供好服務,誰就能有市場、有發展、有更好的未來。”倪虹說。

在李宇嘉看來,調整住宅層高、建設更多“好房子”,能夠更好激發改善性需求,包括“買一賣一”和“購買二套”的需求﹔也能有效促進房屋循環,拉動房屋裝修、二手房交易租賃等,為進一步活躍二手房市場創造條件。“不過,對於存量在售的住房項目,也有可能造成一定影響。”李宇嘉說,“在調整改善的過程中,未來可能會出現房屋價格一樣但層高更高、更舒適的房子,這可能會導致部分改善性需求轉向‘等待觀望’,因此,建議政策進一步明確新規的生效時間以及新舊規定如何順利過渡,進而降低對舊有規定下住房產品的影響。”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