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好聲音

建議建設具有新型研發機構性質的高能級生物育種創新平台,增強我國生物育種技術原創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逐步完善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的產業鏈和創新鏈。
——王啟榮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建議推進中小學科普工作高質量發展,加強中小城市、農村地區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和專業指導,並用好互聯網等創新科普渠道,加大推廣支持力度,讓航天夢生生不息。
——王亞平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
建議打造集線上線下交易等功能為一體的專業化交易市場,推動優質中藥材融入全國市場,並創新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切實助農增收。
——張子建代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委書記)
建議設定企業准入標准,要求企業投標時提交職業病防治專項方案。探索建立職業病健康數據庫,形成從職業病防治到診斷治療完整的數據體系。
——王足剛代表(中鐵六局豐橋橋梁有限公司石家庄項目部副經理)
建議進一步完善國家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幫助更多具備市場認可度的生態產品進一步提升附加值,打開市場,切實把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
——杜明燕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滿洲裡市政協副主席)
建議豐富賽事供給,發揮頭部賽事、品牌賽事牽引拉動作用,通過把預賽、分站賽設置在三、四線城市等方式引導資源下沉﹔鼓勵各地打造特色賽事,發揮文體旅融合綜合效應。
——丁亞琳委員(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建議國家通過優化服務舉措,繼續加大對企業的法律支持力度,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務,支持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拉瓊代表(西藏藏緣青稞科技有限公司車間主任)
建議長期堅持為基層減負,不打折扣落實好減負政策﹔自上而下厘清權責邊界,打通信息數據堵點﹔聚焦群眾滿意度、問題解決率等,優化考核指標。
——金花委員(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
建議推動北京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從發揮優勢、盤活存量和做優增量三方面培育城市活力,保障青年人才“留下來”“發展好”。
——吳晨代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
(本報記者閆伊喬、梁楠、孫佩瑾、李茂穎、王洲、陶相安、瓊達卓嘎、徐雷鵬、鮮敢、楊夢皎、殷爍採訪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