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昆明海晏村:從網紅景點向旅居勝地蝶變

2025年03月10日08:31 | 來源:昆明日報
小字號

  當最后一抹夕陽將滇池染成琥珀色,成群的紅嘴鷗掠過水面,翅膀扇動的光影與波光交織成流動的詩篇。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委書記王寧在給人民網網友的回信中提到的昆明村落——海晏村,正以山水為墨、文化為筆,代表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書寫著鄉村振興的華美篇章。

  海晏村的骨血裡流淌著滇池的基因。作為滇池東岸保存最完整的古漁村,137公裡的滇池綠道將它與其他散落的古村落“串珠成鏈”,青石板路串聯起明清時期的土坯房,斑駁的牆體鐫刻著漁獵文化的密碼。懸挂在屋檐下的漁網,不僅是往昔生活的見証,更成為游客鏡頭裡最具張力的文化符號。這種“從土地裡生長出的藝術品”,讓海晏村斬獲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殊榮。

  冬日,上萬隻紅嘴鷗如期而至。它們時而掠過民宿的玻璃幕牆,時而停駐在觀景台木質欄杆上,與手持面包的孩童嬉戲。這份延續40年的人鷗情緣,早已化作“海鷗體”書法中靈動的筆鋒,在非遺剪紙展上定格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吉祥圖騰。

  當鄉村振興遇上設計美學,頹敗的農房煥發生機。通過“政府+村集體+企業”模式,村裡引入落日拾光咖啡館、非遺工坊等業態,閑置民房通過租賃變身商鋪,成就村民的致富路。2025年春節假期,海晏村共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拉動消費超480萬元。

  海晏村的吸引力密碼,也藏在600年歷史的肌理中。新春國潮民俗廟會上,龍舞、獅子舞與“財神巡游”隊伍穿行於青石板路﹔百年榕樹下,“關索戲”藝人演繹著三國傳奇,非遺高蹺踩街隊伍與年輕游客的民謠彈唱相映成趣。在村口的“落日集市”,村民楊大姐的豌豆粉和老醬魚攤位前總是排著長隊,“以前靠捕魚為生,現在家門口擺攤,日子比過去紅火多了!”日均2萬客流、線上熱度比肩大理雙廊的數據,印証著這裡從網紅景點向旅居勝地的蝶變。

  “航拍下滇池海晏村的小沙灘,知道了這裡的美主要是滇池美麗的日落造就的。”博主“安東尼奧的生活記錄”的帖子收獲千余個點贊。帶著孩子旅居的廣州媽媽在小紅書點贊:“孩子追著海鷗喂食,老人坐在榕樹下編竹筐,這種代際交融的生活圖景,比任何游樂場都珍貴。”

  這種改變也讓村民成為最大受益者。通過整村改造,荒灘變為濕地景觀,村民變身民宿主理人、文旅從業者。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256萬元,人均收入增長曲線與游客量同步攀升。

  暮色漸濃,海晏碼頭的燈籠次第亮起。老人在古戲台重溫漁舟唱晚,孩童舉著發光氣球追逐翻飛的海鷗,咖啡館露台的吉他聲與滇池濤聲和弦而歌。此刻的古村,既承載著千年的文化重量,又散發著時代的璀璨光芒﹔既代表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也讓越來越多人前來感受“始於山水、歸於煙火”的美好。(任翊翔)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