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我給兩會捎句話”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委書記王寧給人民網網友回信

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委書記王寧
網民朋友們:
又到全國兩會時刻,很高興在人民網這個“老地方”再次同大家交流。前年,我推介“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讓更多人看見了雲南的美﹔去年,我們聊了“一老一小”的話題,把這種生活的內涵,從游客的“遠方”延伸到百姓的“日常”。今年,我想邀請大家旅居雲南,感受一種“始於山水、歸於煙火”的美好。
這兩年,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雲南,不再匆匆“打卡”,而是選擇住上一段時間,深度體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有人住進滇池邊的海晏村看日落,有人到曲靖土瓜沖村觸摸鄉愁記憶,有人到文山六郎城村體驗石斛康養,有人干脆租下沙溪古鎮的老院子久居下來,成了“新雲南人”。僅去年,就有近400萬旅居客駐足雲南。
為什麼大家鐘情雲南?有網友留言:“一開始是來看風景,后來喜歡上了這兒的生活和文化。”確實,這就是旅居雲南的美好——始於山水,是綠水青山的饋贈﹔歸於煙火,是千家萬戶的生活。我們把資源利用好、環境保護好、鄉村建設好,最終的目的,是讓生活在雲南的每一個人,都有實實在在的幸福。
我們欣喜地看到,旅居已經悄然改變了不少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來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旅居客,不少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做文創、搞農產品帶貨、開書屋和咖啡吧,給鄉村帶來了新的生機活力,還帶動當地村民辦超市、跑快遞、烤面包等,增加好幾萬塊收入。老鄉們說: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從今年起,我們實施旅居雲南三年行動,准備建設不少於3000個重點旅居村,發展康養、研學、文體、養老等新業態,為遠道而來的旅居朋友,打造一套私人訂制的“生活盲盒”。
這些年,雲南的發展越來越好,旅游更是成了老百姓的幸福產業,這離不開廣大網友的關心支持。前年大家幫我們“上分”,去年給我們“支招”,今年希望大家“再搭把手”——旅居雲南還可以做什麼?哪條山澗適合建步道?哪個村子的老手藝值得傳承開發?歡迎大家留言,與我們攜手,把雲南的綠水青山、鄉情鄉愁,化作更多人“心安此處”的“第二故鄉”。
與其等風來,不如追風去。在此,我願做“旅居雲南”的首席推薦人,熱忱歡迎更多朋友加入“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來“有風的地方”吹散身心疲憊,去“有水的村寨”潑洒歡笑祝福,到“有火塘的農舍”夜話人生甘甜。在雲南,總有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祝各位網友身體健康、生活順意!
祝人民網越辦越好,讓這座“連心橋”,載滿更多溫暖和希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