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彌渡:數字賦能 群眾就醫更便利

近年來,雲南省大理州彌渡縣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契機,通過數字賦能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的獲得感與滿意度。
走進彌渡縣新街鎮中心衛生院,臨床科醫生杜潤芳正在坐診。她介紹:“現在使用的醫共體信息系統特別好,縣級醫院開的藥、用的治療方案,鄉鎮都能查詢到。還可以通過‘心電一張網’全息視圖,把患者的DR影像傳給縣醫院的醫生進一步診斷。”
患者在鄉鎮衛生院進行DR檢查。彌渡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彌渡縣累計投入資金2600萬元,系統性構建全縣100家醫療機構信息系統,搭建衛生健康大數據平台。目前,覆蓋縣、鄉、村三級的醫共體醫療數據網絡已貫通,實現了縣域內醫療資源共享共用、信息數據互聯互通以及診療服務系統連續。按照“基層檢查、縣級診斷、結果互認”的就醫模式,鄉鎮患者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縣級專家的診療服務,避免了重復檢查的同時,還減少了患者來回奔波之苦,減輕了群眾就醫負擔。
“現在看病比過去方便太多,拍片也不用去縣醫院,直接到鎮衛生院就可以了,報告都是由縣上的醫生出,又省錢又快。”前來新街鎮中心衛生院就診的患者石映芬說。
在彌渡縣緊密型醫共體影像診斷中心,醫生正在通過醫共體信息系統,對成員單位上傳的影像出具診斷報告。據介紹,該中心2024年累計出具影像診斷報告18.6萬份。2025年1月,隨著“雲膠片”系統正式上線,患者通過影像診斷報告單二維碼或電子健康卡,即可獲取完整的影像資料,預計每年可為患者節省膠片費用約400萬元,實現環保與便民效益雙贏。
慢病管理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字化建設在健康宣教、篩查建檔、系統診療、動態管理等全流程的縣域慢病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彌渡縣以醫共體建設為抓手,建立縣級慢病管理中心和慢病防控管理信息平台,完善慢病人群的健康檔案,實現疾病預防、發現、治療、隨訪、健康管理的全過程服務。
“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患者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慢病管理,進一步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主要慢性病的發病率、並發症的發生率和過早死亡率。”彌渡縣緊密型醫共體總醫院慢病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孫海歐說。
鄉鎮衛生院醫生正通過信息系統上傳患者DR影像信息。彌渡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醫共體信息化建設的推進,提升了彌渡縣醫療服務整體水平,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患者不僅可以通過手機完成預約挂號、查看檢查報告等操作,還可通過移動支付、智慧藥房等系統模塊減少排隊等待的時間,平均就診時長縮短40%,高峰期排隊現象減少60%。
“我們將持續加強智慧醫院、智慧服務方面的建設,進一步解決老百姓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引入AI技術賦能信息化建設,提升診療效率,推動醫療健康服務從便捷向精准升級。”彌渡縣緊密型醫共體總醫院信息數據管理中心主任楊逍表示。(楊文虹、李克釗)
來源:彌渡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