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張敏委員—— 

多走幾步 多問幾句(改革再深化 奮進新征程·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本報記者 楊文明
2025年02月17日08: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月,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橡膠林正值停割期,但全國政協委員張敏依然在圍著橡膠忙碌。

作為土生土長的西雙版納人,張敏跟橡膠打交道的時間可不短。西雙版納是中國最重要的橡膠種植區之一,天然橡膠種植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一。然而,近10余年來,天然橡膠市場價格持續下行,當地橡膠產業發展受挫,張敏一直在探索破解之策。

深入橡膠園與工廠,張敏和新老膠農、企業家面對面交流。見過膠農的不易,了解市場的變化,經過廣泛征集意見,她提出構建以橡膠樹為主的復合農林生態系統,提升橡膠園的經濟產出功能和生態服務功能。“今年我准備進一步細化建議內容,推動國家天然橡膠產業發展,促進膠農持續穩定增收。”張敏說。

作為雲南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布朗族教師,張敏見証著邊疆巨變,她的目光也始終離不開邊疆發展。

“要把邊疆群眾對發展的期盼,轉化成一份份有價值的建議和提案。”張敏說,“多走幾步,多問幾句。”從邊疆教育發展到亞洲象保護,張敏的不少建議都來自身邊。

“難的從來不是調研和寫提案,而是落實。”張敏說,問題來自基層,更要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帶回基層。去年她提出關於天然橡膠產業的建議后,相關部門與她對接落實,這讓張敏履職的動力更足了。

張敏最大的感受是以群眾為師:“立足基層,既要聽到民聲民願,也要傳遞好民情民意。”

■記者手記

“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滿足群眾的期盼”

怎麼擬建議、怎麼發言才能更好地參政議政?最初,張敏也會焦慮,但廣泛的調研和學習給了張敏底氣。“邊疆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是否還要調研更多的群眾?”“這樣的建議落實起來有沒有可行性?”她說:“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滿足群眾的期盼。”

《人民日報》(2025年02月17日 第 04 版)

(責編:徐前、木勝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