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菜市場旅游打卡 幸福昆明有了新玩場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1月27日,除夕前一天,篆新農貿市場的熱鬧更勝往常。11時,市場內的通道擠滿了前來購買年貨的人。從外地回昆明過春節的周晴好不容易隨著人群擠到賣脆皖魚的檔口,卻被告知已經售罄,她便把目標換成了鉗魚。
“這幾年一直在外面,聽說篆新農貿市場變成了網紅景區,早就想回來看看,今年春節回來發現,人更多了。”周晴說,現在隻要在手機上搜“昆明網紅菜市場”,篆新農貿市場是最先被推薦的。
在篆新農貿市場被游客和市民追捧的同時,其他農貿市場也不同程度“出圈”,如主城區面積最大的東華農貿市場、最具生活氣息的五裡多農貿市場、氣象路延長線農貿市場等。
菜市場成昆明旅游新名片
花椒雞、甜白酒、豆花米線,吃的喝的樣樣有﹔羊肚菌、姬鬆茸、螃蟹鮑魚,山珍海味樣樣全﹔大白菜、樹番茄、辣椒醬菜,蔬菜調料一樣不落﹔烤乳扇、包燒魚、鹵煮燒臘,各種菜肴都齊備……
在篆新農貿市場,市民和游客想買的食材,大多都有。曾執導中華美食文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的陳曉卿,專門介紹過篆新農貿市場,他認為“網紅去了都覺得九宮格不夠用。”
近年來,篆新農貿市場已經成為昆明旅游的一張名片。“篆新”作為昆明市乃至雲南省菜市場的標杆,也開啟了品牌及運營模式的創新之路。去年4月20日,篆新·滇池菜市開業,讓昆明人的“篆新情結”又多了一處落腳之地。
除篆新農貿市場外,東華農貿市場也很受歡迎。東華農貿市場是昆明主城區最大的農貿市場,佔地面積2.3萬平方米,有800多戶商戶,上千種產品琳琅滿目,人流量最多的時候一天高達12萬人次。市民蔣炳彬說:“東華農貿市場煙火味十足,價格也便宜。”
“在東華農貿市場,你可以感受到濃濃的生活氣息,品嘗到地道的風味美食。”有旅游博主這樣推薦東華農貿市場:官渡粑粑是市場內的一道特色美食,香甜可口、餡料豐富,剛出爐的粑粑美味無比。
此外,苞谷粑粑和水腌菜也是值得一嘗的美食。
距離東華農貿市場約5公裡的五裡多農貿市場,則是“昆明孃孃”的另一個“心頭好”。該市場2016年開業,這些年來,已經慢慢成長為昆明人心中“最便宜”的市場。在這裡,不僅有各種便宜的蔬菜瓜果、山珍海味,還有品類繁多的各式熟食,吸引著居住在不同城區的市民。脆哨香脆可口,既可作為下飯的配菜,也可以作為米線等食物的調料﹔老式糕點則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餅干、江米條、鮮花蛋糕等糕點鬆軟可口、香氣四溢﹔小餛飩皮薄餡大、口感鮮美……隻要走進五裡多農貿市場,便可以盡情享受美食,感受生活的美好。
近年來,五裡多農貿市場管理方培育了“方孃帶你逛菜市”“小段試吃”等網絡品牌,並通過他們為商戶提供免費廣告宣傳服務,幫市民挖掘市場裡的“寶藏店鋪”。同時,通過線上平台搭建“年貨直播間”,將菜市場拓展到互聯網上,讓消費者足不出戶也能“雲買菜”。
打造新型特色農貿市場
乘坐地鐵4號線至白龍路地鐵站C口出來,就是東華農貿市場。
為將東華農貿市場打造成具有“時尚”+“旅游”+“煙火氣息”的新型特色農貿市場,市場管理方對市場進行全面改造提升,把原來位於市場門口的配電站改造成“菜籃子”形象。在具有鮮明滇越鐵路文創符號的“東華站”內,市場內外經營環境得到全面改善與優化,特色文化設計兼顧了實用性與觀賞性,生活氣息與人文氣息完美融合。市場還新增非機動車停放區,提供充足車位,滿足買菜市民的停放需求。
“對一個在昆明生活了近20年的人來說,這裡的菜市場實在是太可愛了。”市民姚薇說,這些年昆明的菜市場越來越多、越來越規范,農產品種類齊全,市場環境衛生好,食品安全也做得越來越好。
逛菜市場,沉浸式體驗當地美食逐漸成為旅游新風尚。篆新·滇池菜市工作人員吳現吉說:“我們的目標是讓農貿市場與文化旅游有機融合,結合地鐵5號線,升級傳統煙火氣,創新打造‘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市場游’,讓‘篆新’品牌走出去。”
在“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市場游”的具體實踐中,昆明各大農貿市場推出了新舉措。
篆新·滇池菜市的商鋪裝修極具時代氣息,紅磚牆、綠涂料、青瓦頂的建筑設計風格,以及富春副食商店、北門糧店、東城飯店、建設路電影院等商鋪都充滿故事感。在這裡,甜白酒、烤乳扇、宜良烤鴨、小鍋米線……各式各樣的美食應有盡有﹔市場內的麒麟書局, 除了3000余冊藏書,還有獨家文創雪糕、雲南蔬菜手繪明信片等文創產品,展示了雲南的地域特色文化。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購物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年輕群體,他們追求時尚、舒適和便捷的購物體驗,農貿市場必須主動求變,才能更好適應時代發展。”五裡多農博廣場市場部經理李選鋒介紹,市場在持續完善衛生環境、基礎配套設施和管理理念的同時,還注重加入社交功能和文化屬性,打造集生活、消費、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讓市場朝著高顏值與智慧化方向發展。(趙書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