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昆明:年味濃起來 消費熱起來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游客、市民在麻園米軌公園游玩。 記者郭曼攝
金馬碧雞坊廣場的熱氣球增添節日氣氛。 記者劉凱達攝
市民在4S店看車。記者王琳攝
超市擺放了年貨。記者冉光雯攝
狀元樓書院。記者冉光雯攝
蛇年春節昆明年味愈濃。
“南屏街是昆明市中心最熱鬧的地方,過春節,沿街的市集很有小時候的感覺,年貨種類非常豐富,還可以學剪窗花。”鄭州游客李純和家人在南屏街逛了逛,現場人流比肩接踵,像趕集一樣,街頭新年氛圍拉滿。留在昆明,春節怎麼過?除了全市各地開展的文藝演出、文娛活動、文旅優惠,濃厚的節日氛圍還洋溢在大街小巷、商圈商城,“購物+文化體驗”的樂趣與久違的年味碰撞出新火花。
在市井街巷尋年味
濃濃的書卷氣、咖啡香,還有文創氣息,走入盤龍區狀元樓書院一層,不大的空間功能劃分明確,文創區、閱覽區、咖啡消費區相連。“狀元樓書院不在交通主干道,周圍是拓東體育館、居民生活區還有農貿市場,有一種大隱隱於市的氣質。”市民謝歡說,不論是周末還是工作日,有時間都喜歡來這坐一坐,放下手機,點杯特調咖啡、翻閱心儀圖書,在了解老昆明歷史的同時還能體驗手工的魅力。
狀元樓書院咖啡師陳先生說,2024年4月狀元樓完成翻新,目前知道這裡的人還不是很多。店裡的飲品主要有雲南特色茶、奶茶、意式和手沖咖啡,文創產品有以老昆明文化為元素的文具、明信片、冰箱貼等,進來參觀消費的人群一部分是附近接送孩子上學的家長,一部分是跟著旅行攻略找著來打卡的外地游客。每日11:00至15:00可登上狀元樓二層參觀。
“看飛機劃過天空,聽風鈴在耳邊搖曳,在城市中心難得還有這樣靜謐而又充滿陽光的空間。”從杭州來昆明的陸以霖在朋友圈發文感嘆,能在昆明過春節也是不錯的體驗。他說,這次住在新開業的君悅酒店,順著尚義街一直走,用了大半天參觀了真慶觀、狀元樓書院和昆明市博物館,買了一些冰箱貼、書簽,途中還吃了昆明飯店的過橋米線和原味黃油蛋糕。
近年來,像陸以霖這樣不做“旅游特種兵”、到各地以Citywalk(城市漫步)為主的游玩方式被更多人青睞。在小紅書搜索“昆明春節”“昆明春節Citywalk”等關鍵詞,熱心的網友已經准備了各類攻略,“Citywalk+咖啡”,是一場打卡大街小巷的咖啡店香濃之旅﹔“Citywalk+美食”,舌尖帶動腳尖探尋散落在城市的私房菜路線,Citywalk還可以帶著寵物、跟著書本漫步。在煤機廠經營咖啡店的楊女士說,今年春節店鋪照常營業,1月初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發布了相關消息,希望吸引更多Citywalk到店裡喝咖啡的市民和外地游客。
超市成“干飯”天堂
近年來,業態混搭、跨界融合的消費場景越來越豐富,“不轉場”的消費場景將在春節期間提供“一站式”吃喝玩樂體驗。
業態混搭即多業態混合經營,是指不同業態集中在同一場所,通過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成為實體店轉型升級的新趨勢。2024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鼓勵打造購物消費新場景,推動購物消費多元融合發展。
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企業將餐飲業態嵌套在門店中,採用“超市+生鮮餐飲+O2O”的商業模式,將海鮮、牛排等作為線下門店的主打品類之一。盒馬鮮生店員介紹,自成立之初,盒馬就推行“業態混搭”模式,提供代客加工海鮮、燒烤火鍋等服務,除現炒現賣產品外,“盒馬工坊”預制餐點的購買率也比較高。
經過多年發展,到超市吃飯成為人們的新選項,不僅是盒馬鮮生,百盛、宜家、永輝等多家品牌商超也布局了堂食餐飲,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就餐選擇。
牛雜湯、豆花米線、包子饅頭……18:00,在盒馬鮮生和諧世紀店餐飲區域,熱氣騰騰的現制餐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下班不想回家做飯,在這裡可以簡單吃一頓,10元至30元的價格豐儉由人,食材新鮮也比較衛生,還可以邊吃邊逛,買些日用品回家。”朱女士是在附近寫字樓裡上班的白領,今年春節的年貨她准備在盒馬購買,除了生鮮蔬果、干糧堅果外,還准備買佛跳牆、水煮肉片等半成品預制菜。
“負一層”打造消費新場景
商場和商業綜合體一直是業態混搭的典型案例。在同一個空間,可滿足一家三口看電影、買衣服、吃飯、健身等多樣化需求。春節期間,除了在一層以上置辦年貨外,將餐飲、零售等小而美的業態整合一新的負一層也值得逛逛。
剛從單位下班的魏女士開車來到南亞風情第壹城,把車停在負一層地庫后徑直朝三市街巷小吃街走去,簡單解決了晚餐,她准備去負一層新開的百盛超市逛逛,買點水果、零食。在她看來,商場負一層可以快速滿足她日常生活購物需求。家住南亞星光苑的蔡女士說,負一層的品牌很多,自己常去樂沙兒、名創優品等日用品零售店和調色師、完美日記等化妝品店,吃飽喝足逛個店,消費賬單也才百元出頭,平時自己一個人逛街更青睞負一層。
過去,商場布局的核心思路是分層分級,分區分塊,負一層以平價商品和服務為主,場景氛圍營造、購物體驗感聊勝於無。如今,隨著負一層商業的興起,商場運營方也通過擴充商業業態、場景創新等手段,提升商場品牌影響力和消費者購物體驗。
以公園1903在負一層打造的消費新場景“朵彩市集”為例,時至今日仍然是市民和游客打卡點贊的地下市集,1.5萬平方米的空間囊括了生活文創集合、民族服飾、潮流品牌和各式各樣的精品小店及各種風味美食,通過引入品類豐富的零售餐飲,融入年輕化、潮流、創意、雲南民族本土的元素。同時,在軟裝方面打造了符合潮流審美的主題背景牆,將時尚、本地文化等元素融入商業場景,方便年輕人拍照打卡,也為市民帶來更具新鮮感的購物體驗。
經營連鎖冒菜店的蘇先生說,最近在選址開新店,看過幾個商場,充分比較了一層、五層和負一層后,最終選擇了最后一個,爭取在春節期間開店營業。“一方面是租金壓力更小,另一方面看中冒菜品類和年輕消費者的契合度比較高,春節期間能掙不少。”蘇先生說。
春節消費疊加以舊換新
換新車、買家電、裝新房、添新物。蛇年新春正是春節消費紅火時,以舊換新政策延續並加力擴圍,疊加春節消費旺季,昆明消費市場活力更足。
2024年,國家實施了新一輪以舊換新政策,雲南省自8月28日啟動消費品以舊換新以來,昆明市商務部門、銀行機構、企業等各方協同發力,暢通循環堵點,推動了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市已申請補貼19.3億元,佔全省48.7%﹔直接帶動消費175.5億元,佔全省54.2%。
蘇寧易購相關負責人表示,自活動啟動以來,冰箱、洗衣機、電視為主要銷售品類,洗碗機、大屏電視等新型家電增長較快,5000元至10000元價位的產品最受歡迎。截至2024年12月31日,蘇寧易購的訂單同比增長83%以上,環比二季度大幅提升1.3倍以上。
結合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大范圍,九機進一步推出手機、手表、平板及筆記本電腦的新春優惠活動。“購買國家指定的手機、平板、手表,最高優惠金額達500元﹔針對不同機型還有額外補貼,補貼金額50元至1000元﹔針對舊機回收,春節活動期間最高能領取300元回收加價券。優惠疊加,很多產品能優惠1000元。”九機營銷部負責人介紹,寒假期間,九機針對不同型號的學習機推出不同力度的優惠,以某品牌一款學習機為例,原價5999元,疊加優惠后4999元就可以帶回家。
新年開局,汽車銷售企業紛紛發力,推出了新年禮、返場禮、訂車禮、試駕禮、置換禮等活動。“開年的優惠力度大,我和朋友來看看車,想買一輛10萬元以內的城市通勤車。”市民孫女士說,自己在2024年末將開了6年的油車置換了一輛新能源SUV汽車,車價22.9萬元,以舊換新補貼、商家補貼、免息貸款后的價格為19.9萬元,從提交審核材料到最終提車不到半個月。孫女士說,今年將繼續關注以舊換新相關活動,春節期間准備帶著家人逛逛家電賣場。
雲南省、昆明市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已啟動。京東集團宣布,京東承接國家補貼發放工作,在各省市的相關活動正在陸續上線中。蘇寧易購表示,2025年將依托線上、線下渠道,繼續承接以舊換新政策實施,通過“走社區、下鄉村”打造一站式以舊換新服務,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更好的家電與服務。
情緒消費成新熱點
“吃著火鍋唱著歌”不再是一句電影中的台詞。音樂派KTV昆明萬象城店工作人員介紹,近期,由於學生寒假和臨近春節聚會增多等因素,工作日白天場的包間基本能訂滿,周末白天及黃金場需提前預約,一半以上的客戶會選擇火鍋包房。以18:00至次日2:00的4至5人火鍋中包為例,預約平台的價格顯示為994元,包含8小時歡唱和15葷7素的麻辣火鍋。
市民王先生說:“這兩年和朋友體驗了昆明多家以餐飲融合KTV、電影院、藝術空間等的門店,儀式感足、服務周到,花一份錢能都耍過來,體驗都挺不錯的。”知萌咨詢發布的《2024中國消費趨勢報告》顯示,超過95%的消費者願意為滿足自己的快樂而買單。當代消費者開始不斷構建幸福哲學,重新審視消費的意義,消費需求也從“物質富足”走向“精神富足”,為商品買單,也為情緒買單。在網購平台上,一款標價10元的面包卷慢回彈玩具銷量達到2萬件以上,印有撫慰文字的手機殼、T恤衫也是熱門選擇。
“00后”小玉是一名美甲師,平時工作時一個姿勢會保持很久,肩膀、脖子、腰部會有不適,近一年她對按摩和芳療服務情有獨鐘。她說,自己常去體驗芳療SPA,精油配合按摩,能夠讓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感受身心寧靜。精油的芳香縈繞整個屋子,環境私密又舒適,她更願意為這種能夠帶來身體放鬆和心靈慰藉的服務買單。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專家表示,年輕人更願意為情緒價值買單,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提升,其精神層面的需求日益凸顯,人們更加注重情緒滿足和感受體驗。對幸福、滿足等積極情緒的向往和追求,不僅影響著消費選擇和消費行為,也逐漸演變成一種消費模式。對產品和服務“情緒價值”的追求折射出消費者對高生活品質和幸福感的追求,反映出社會文化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在情緒消費時應規避風險,做出更加理性健康的消費決策。(記者冉光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