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師宗:獨特民俗鬧新春 非遺傳承年味濃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樂歲弦歌起,非遺年味濃。乙巳蛇年春節是“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作為雲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曲靖市師宗縣彝族“綁神猴”習俗讓“非遺過大年”有味更夠味。
大年初一一大早,師宗縣雄壁鎮堵雜村一群自告奮勇的彝族小伙和男童,沿著羊腸小道,選擇一處不見房子、不見人煙的密林扮演“神猴”。
捆綁“神猴”。
幾十個相對年長的村民,將事先採來的一種叫做“過山龍”的藤草,綁扎在這些自願充當“猴子”的人身上,將他們從頭到腳裹得嚴嚴實實,最后戴上預先制好的木制面具。“神猴”們捆綁完畢后,便歡呼雀躍,手舞足蹈地跳躍著下山,向村裡進發。此時,穿著節日盛裝的男女老少早已不約而同地來到村口敲鑼打鼓、放鞭炮迎接“神猴”的到來。
“神猴”進村后,在村民的簇擁下來到村裡的文化廣場與村民和游客一起耍鬧嬉笑,人“猴”共娛。“神猴”們登上舞台,把糖果撒向觀眾,寓意生活甜甜蜜蜜。猴子活潑機靈、頑皮可愛的特征被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掌聲、喝彩聲接踵而至。
游客李志難掩心中的喜悅說道:“我是從浙江過來的,春節帶家人來體驗‘綁神猴’,感覺特別有意思,這是不一樣的年味,同時還收到了美好的祝福,非常開心,希望這樣的活動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體驗非遺的魅力。”
“神猴”登上舞台向游客拜年。
舞台表演結束后,“神猴”們便三個一組分別到村中各家各戶登門拜訪,送去富貴吉祥、平安幸福。“‘綁神猴’是我們彝族群眾春節最重要的活動,這項習俗我們代代相傳,如今已有上百年歷史。‘綁神猴’拜年,希望把美好的祝福送給大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幸福安康。”師宗縣雄壁鎮堵雜村“神猴”扮演者孫東成興高採烈地說。
與此同時,在師宗縣的大哨、小板橋河、新河等彝族村寨,“綁神猴”活動也在熱鬧開展。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如今,“綁神猴”已成為師宗縣頗具特色的春節活動,不僅為春節增添了濃厚的喜慶氛圍,更是彝族民俗傳承的重要載體,讓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了彝族獨特的民俗風情,每年都會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看,大家一起歡歡喜喜過大年。
游客與“神猴”合影。
近年來,師宗縣立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注重傳承、著眼創新,蹚出了一條非遺保護傳承新路徑。據了解,師宗縣目前有非遺項目67項,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65人。師宗縣以非遺為筆,以熱情為墨,寫出中國年的熱情、喜慶、吉祥,這年味裡滿滿都是文脈悠長、家國興旺、繁榮富強。(袁燕坤、竇盛根、金雙存 文/圖)
來源:師宗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