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非遺添年味 “熱辣滾燙”迎新年
熱氣騰騰的羊湯鍋、精美的苗族蠟染、吉祥喜慶的春聯、節奏明快的壯族紙馬舞……1月24日,雲南省文山市新平街道11個社區的壯、苗、彝、瑤等7個民族群眾歡聚一堂,共赴一場非遺盛宴,共品“熱辣滾燙”的美食,熱熱鬧鬧迎接新春。
各族群眾歡聚一堂。劉永慶攝
“兄弟姊妹們,收拾好了沒有?活動室集合啦!”穿戴一新的高學蘭手提“紙馬”道具,邊走邊向街坊鄰居吆喝。作為新平街道裡布嘎社區文藝隊的隊長,高學蘭當天要召集社區的16名文藝隊員參加長街宴,她們不僅精心准備了壯語版的敬酒歌,還在一個月前就已經著手排練壯族舞蹈紙馬舞《頌家樂》。
跟著高學蘭的腳步走進裡布嘎社區黨群活動室,高挂的大紅燈籠,倒貼的“福”字,營造出春節的喜慶氛圍。活動室一角,幾個灶台爐火正旺,大鍋裡熱湯翻滾的聲音,油炸花生米“噼啪噼啪”的聲音、“咚咚咚”的切菜聲以及現場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煙火氣十足。
室外的特色集市已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現場展示了文山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苗族蠟染的服飾、手提包工藝精美,壯族紙馬民族風情十足……文山市蠟染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楊廷梅說:“在這裡設置蠟染的展示區,是想讓大家都參與進來,把蠟染技藝發揚傳承下去。”
“我是第一次來文山,這些展品太驚艷了,雕刻的圖案活靈活現,民族服飾十分精美,壯家花米飯軟糯香甜,傳承人個個身懷絕技,與眾不同的年味讓我印象深刻。”來自浙江的游客周先生感嘆道。
眼前熱鬧的景象,讓人很難想象以前的裡布嘎社區是一個老舊的城中村。文山市新平街道宣傳委員劉伶俐介紹:“裡布嘎社區作為街道打造‘巷子經濟’的試點,實施村內環境提升改造,通過業態引入和文化植入,實現了從老舊城中村到小有名氣美食街的轉變。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市民感受到社區的大變化,也讓老百姓感受文山獨具特色的年味。”
活動現場。劉永慶攝
“開飯咯!端菜上桌!”夜幕降臨,一聲響亮的吆喝聲劃破夜空,居民們紛紛入座,一群身手敏捷的“端菜小分隊”將一道道美味佳肴端上餐桌,誘人的味道扑鼻而來,令人垂涎欲滴。大家一邊話家長裡短、敘鄉裡鄉情,一邊看文藝表演,幸福的味道在席間蔓延開來。
活動現場。陳丹攝
南獅群舞、紙馬舞……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節目輪番上演,作為雲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壯族紙馬舞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高學蘭和她的文藝隊員臉上洋溢著笑容,伴著鼓點聲,在明快的節奏中生動地再現了馬的靈性與動感,舞姿熱烈奔放,變化多樣。
雖然農歷新年的鐘聲還未敲響,但文山市新平街道社區裡濃濃的年味已在歡聲笑語中彌漫開來,大家的心更暖了,情更濃了。(徐前、田娟、高淳、陳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