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

西疇縣蓮花塘鄉村集體經濟的生財之道——

抱團“齊步走” 發展動力足

2025年01月26日08:21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2025年元旦前夕,西疇縣蓮花塘鄉一片喜氣洋洋,一場村集體經濟分紅大會正火熱進行。全鄉10個村黨組織負責人、11名項目經理、55名村“兩委”干部,分別領取分紅款22.47萬元,績效考核資金8.2萬元、12.95萬元,村集體經濟結出的碩果變成真金白銀的“新年禮包”送到村民手中。

  2023年蓮花塘鄉村集體經濟利潤僅11.4萬元,2024年村集體經濟公司累計營業額達978.7萬元、盈利創收161萬元,利潤增長14倍。轉變何以發生?近日,記者走進蓮花塘鄉,探尋村集體經濟生財之道。

  中午,西疇縣蓮花塘鄉清蓮惠餐館內已坐滿了人,蓮花塘鄉界牌村村委會副主任侯朝光正安排座位、點菜、上菜,忙得腳不沾地。

  2025年,侯朝光有了一個新身份——蓮花塘鄉村集體公司專職項目經理。“食材要嚴把關,守住食品安全紅線﹔應時推出新菜品吸引顧客﹔還要提升餐館工作人員服務意識。”細數著餐館的經營之道,侯朝光臉上難掩笑意,“2024年,餐館營業額達到62萬元,純利潤達16.2萬元。”

  清蓮惠餐館是蓮花塘鄉村集體公司發展的項目板塊之一。2021年,為解決全鄉農副產品滯銷的難題,蓮花塘鄉10個村經濟聯合社共同認籌出資500萬元,成立西疇縣清蓮惠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發展村集體經濟。

  “起初,鄉裡聘用一名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公司總經理統籌運營,各村聯合社配合工作。這樣的機制下,村委會沒有參與感,往往置身事外。”蓮花塘鄉黨委書記王華祥坦言,當時的公司幾乎隻剩一個“外殼”,僅靠一兩名農經干部身兼多職,人才短缺、管理不善等短板逐漸暴露,項目紛紛出現問題。

  2024年初,蓮花塘鄉創新鄉村CEO發展模式,探索建立業務經理責任制,讓全鄉10個村黨委(總支)書記擔任業務經理下場“踢球”,將公司13個業務板塊工作一一劃分到人,讓“村官”變身“鄉村CEO”,村干部從抱著手看到投入身心干,主動融入市場經濟發展。

  “2024年,我們每一位項目經理都簽訂了目標責任書,發展目標是100萬元純利潤,年終結算營業額達900多萬元,利潤達160多萬元,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公司董事長楊相成說,為提高村干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公司的積極性,項目經理與公司簽訂目標責任書,制定年度收益目標,並實行“3331”利益分配模式。2024年,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資金22.47萬元、績效考核資金21.15萬元、公益事業建設資金10萬元,公司項目經理最高分紅資金近1.8萬元。

  激活了發展動能,村集體經濟公司著力破解經營模式單一、鄉村資源閑置、“造血”能力欠缺等難題。

  “起初,僅能依靠省地礦局等幫扶單位銷售農特產品,吃‘政策飯’,一年盈利10萬元不到,村集體經濟有名無實。”王華祥說,2024年,公司盤活閑置的工程項目部辦公用地,建設農特產品產業孵化中心,建成標准化冷庫2間、生產線3條,實現了農特產品初加工。在此基礎上,根據各村不同資源稟賦,盤活八角、玫瑰花茶、香坪山土飛雞、藤茶等農特產品資源,打造出一批“蓮”字號農特產品,2024年銷售額達88.53萬元。

  為提高市場化能力,公司逐步拓展勞務派遣、農資配送、垃圾清運、直播帶貨等13個業務板塊,多元化經營模式不斷帶來集體經濟增長紅利,抱團發展又為村集體經濟注入了強勁動能。

  “合力抱團、資源互補,資源稟賦不足的村也能獲得發展機遇。”蓮花塘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陶勝俊說,通過積極申請各級項目資金按照各村委會轄區對項目的適配度進行選擇性投建,該村委會享受30%的收益,另外9個村委會則共同分配項目70%的收益。這種方式既拓展了產業聯姻空間,又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整合與要素的最優化配置。2024年,公司全年累計營業額達978.729萬元,吸納群眾就近務工2.8萬余人次。

  2025年,西疇縣清蓮惠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在發展上再出奇招,由鄉上選派1名專職總經理、1名技術推廣指導員、1名兼職黨建指導員,從各村選10名專職項目經理,提升公司運營的專業性,加快建設工業化生產道路,推進特色產業精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實現年盈利300萬元發展目標。(記者 王世涵)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