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以科技之力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5年01月05日08:47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昆明理工大學省部共建非人靈長類生物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供圖

  近年來,雲南省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部署要求,扎實作好科技創新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十四五”以來,支持高校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2700余項,財政科技經費累計達11.8億元。

  完善體制機制 夯實基礎研究

  雲南大學多年生稻技術成為2022年度中國唯一入選國際頂級期刊《科學》十大科學突破的成果﹔2024年,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團隊研究成果在《科學》期刊發表﹔昆明理工大學應用非人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細胞》發表……

  近年來,雲南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強化政策保障,積極引導和鼓勵高校科研人員投身基礎研究,提升高校學科建設、青年人才培養質量及科技創新水平,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制定出台《雲南省基礎研究十年規劃》《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深入落實《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29條措施》等文件,即將出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十五條措施》,開展科技計劃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試點工作,為高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設立雲南大學“雙一流”建設科技專項和昆明理工大學“雙一流”創建科技專項,支持昆明理工大學43個專項項目,財政科技經費達4.57億元。設立西南聯合研究生院科技專項,兩批共立項30個項目,資助科技經費達1.09億元,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省內外高校協同創新創造了有利條件。

  省政府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設立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為高校科研人員搭建了更高的科技創新平台。高校基礎研究項目申報數量從2023年的1382項增加至2024年的2040項。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拓寬基礎研究投入渠道,創新設立地方本科高校聯合專項、昆明醫科大學聯合專項、雲南省中醫藥聯合專項、農業聯合專項等涵蓋省內近20所高校的多個基礎研究聯合專項,“十四五”以來,各基礎研究聯合專項共投入科技經費1.24億元,帶動各高校投入4.96億元。

  搭建創新平台 建強人才隊伍

  不久前落幕的2024年騰沖科學家論壇,促成招才引智項目110項,引進高層次人才280余名,促成招商引資項目600余個,協議總金額超820億元。騰沖科學家論壇正逐步成為先進學術思想交流、政產學研互動、科技成果轉化、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

  如今,以騰沖科學家論壇為代表的創新平台建設,正有力支撐著雲南省科技創新實現“加速度”。

  為推動高校學科發展、培引科技人才、開展科技交流,雲南省主動參與國家科技戰略力量建設,依托高校建設3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新申報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在高校布局建設90家省重點實驗室,佔全省比重達54%﹔1位省重點實驗室主任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推動省內高校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科研機構合作,共建雲南省低碳技術國際研發中心、雲南省光電材料及器件國際聯合實驗室等10個國際聯合創新平台。

  雲南省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完善科教協同育人、科技人才評價、人才培養引進等機制,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創新人才培引舉措,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分層次遞進啟動實施“興滇英才支持計劃”科技領軍人才、高端外國專家、團隊3個專項。“十四五”以來,高校3人當選“兩院”院士、6人入選科技領軍人才,引進高端外國專家16人,設立頂尖團隊5個、創新團隊23個,選培省級“兩類”人才153人,建立85個雲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2023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197項,其中高校牽頭項目58項,佔比29.5%。突出青年人才培養,由35歲以下人員承擔的基礎研究項目比例超過40%,236位新到雲南從事科研工作的博士通過“綠色通道”直接獲得基礎研究面上項目支持,一批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

  強化科教協同 賦能產業發展

  圍繞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雲南省堅持以“用”為導向,積極支持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雲南師范大學等高校與省內龍頭企業組建銅鉛鋅、錫銦、新能源材料、綠色鋁基材料等創新聯合體,突破復雜銅鉛鋅礦採選、大型化短流程變革性冶金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等關鍵核心技術10余項。支持高校圍繞產業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攻克超薄大尺寸高效單晶硅片切割工藝,完成165微米片厚量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發出在1300℃長時服役的鉑銥合金(Pt-Ir)基多組元超高溫合金粘結層,並實現批量噴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研制出高活性、低成本單原子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新技術,使光催化產氫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成為可能。雲南農業大學科研團隊構建的葡萄“打傘”綠色防控關鍵技術應用體系,物理避雨控病技術覆蓋雲南70%以上多雨產區和80%以上低緯高原干旱河谷產區﹔昆明理工大學科研團隊構建了減、截、蓄、淨、用、排六位一體的“源頭控制—過程攔截—末端治理”農田面源污染調控系統,廣泛應用於楚雄、大理、昭通等州(市),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此外,圍繞基層科技需求,從高校選派科技特派員778名、“三區”科技人才1624名、科技副總123名,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開展科技服務,實施成果轉化,引導廣大高校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十四五”以來,全省高校共登記技術合同5022份,合同成交總金額達37.4億元,高校各類科技成果轉化后補助資金超過3.5億元。(記者 蘇宇簫 陳怡希)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