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俞崢:與漆相伴,靜逸芬芳(人物)

賴 睿
2024年12月19日08: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俞崢:與漆相伴,靜逸芬芳(人物)

  漆語(漆畫)

  俞 崢作

  大器(木胎漆器)

  俞 崢作

  阡陌(漆畫)

  俞 崢作

  俞崢在創作中。

  (本文配圖由俞崢提供)

  如果說品茗撫琴是俞崢閑暇時的個人喜好,那麼在更多時候,漆畫藝術資料、盛滿色漆的碗碟以及成排的漆藝工作台,幾乎構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的“國漆坊”是俞崢的個人工作室。這裡四處擺放著她的漆藝作品,數量之多,令人驚嘆她旺盛的創造力。

  俞崢,福建福州人,漆畫藝術家。

  “漆藝創作就像是在與漆交流,與漆對話。它不時展現出種種天然而意外的演變,讓人深深著迷,無盡言說。”說起漆藝,俞崢眼中添了一抹溫暖的色彩。

  與漆相伴40載,俞崢珍惜這一路的緣分,享受這一路的快樂與充實。

  走上漆藝之路

  中國漆器藝術歷史悠久。早在約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嘗試割開漆樹樹皮,將流淌下來的汁液加工成光澤明亮、防水防腐的大漆,以美化器物。20世紀30年代左右,現代漆畫逐漸走出傳統漆器的范疇。自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開始,漆畫以獨立畫種的姿態進入了美術領域。

  俞崢第一次接觸漆是在6歲左右。“那時候,我的奶奶去世了。家裡請人來給棺木上紅漆,並描上金色的圖案。”大紅漆上的金色圖案,是俞崢對於漆的最初印象。后來,她受到哥哥熏陶,開始喜歡畫畫,但並沒有刻意去學。直到高中,俞崢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畫畫進步神速,通過不到半年時間的專業學習,就考入了福州工藝美術學校(現閩江學院美術學院)。

  福州漆畫,全國聞名。1984年入校后,俞崢憑著專業和文化考試的好成績,被分到裝飾繪畫專業學習漆畫。自此,她便與漆藝結下不解之緣。

  上學期間,她常常和同學一起趴在校辦工廠的窗戶上,偷偷看漆藝師傅制作漆板、工具,感覺既神奇又精妙。她還曾因為做大漆引起皮膚過敏,臉腫得鼓鼓囊囊。“漆畫很有意思,它不僅是平面創作,還可以加入蛋殼、貝殼、石片、木片等。在實踐中,許多意外讓我驚喜,許多新的工藝技法從中產生。漸漸地,我感覺仿佛在跟漆‘嬉戲’,辛苦並快樂著。”俞崢說。

  畢業后,俞崢被分配到一家國有工廠,1991年辭職進入一家生產珠寶盒的企業。她說,之所以作出這個決定,是因為感覺離漆又近了一步。在工作中,俞崢憑著自己的專業優勢,開發出漆藝音樂首飾盒,還學習了電腦動漫設計。但她心中一直放不下漆,常常去看畫展,還在家裡創作小漆畫。談起過往經歷,俞崢心存感激:“這些都是積累的過程。”

  2001年,一切水到渠成。憑借著自己的積累,俞崢福州“國漆坊”在這一年落成。盡管當時漆藝逐漸沒落,俞崢還是義無反顧地一頭扎進了心愛的漆藝事業。

  與漆朝夕相處

  不同於化學漆,俞崢使用的是天然漆進行創作,即大漆。大漆是漆樹上分泌出來的一種液體,干后加入礦物顏料,就成了可以涂刷的色漆,經過打磨和推光,煥發出一種悅目的光澤。

  業內人士公認,做漆畫難,用大漆作畫更難。“做大漆,近乎一種禪修。做漆需要不斷打磨,一遍又一遍,需要專注和心靜。”俞崢說。

  2008年,俞崢開始創作大型漆畫《老福州》。為此,她找來100多年前的福州老照片,還走街串巷,拍攝諸如白塔、烏塔、馬頭牆等福州老建筑的細部結構,並請教文物專家。開始創作后,“光稿子就反反復復畫了1年多”,俞崢還嘗試制作了2張尺幅較小的漆畫,目的是對古建筑結構做到心裡有數。

  畫完初稿后,俞崢開始上漆、貼蛋殼。為了讓畫中的牆面有自然的滄桑感,俞崢大膽運用堆灰磨顯技法,將長期的浮雕泥塑制作經驗運用在漆畫上,使得每一座古建筑看起來古朴厚重,並在黑白灰的整體布局上層次鮮明,有很強的空間縱深感。

  鑲嵌、撒粉、堆灰、刷漆、打磨、再刷漆……最后,用花生油、細瓦灰、精面粉推光,歷時3年,漆畫《老福州》終於完成。2010年,這幅畫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在“國漆坊”陳列的眾多漆藝作品中,大型脫胎漆器《漢魂》系列歷時10余年的打磨與髹飾才得以完成。這與其說是漆藝創作的長跑,毋寧說是俞崢對於大漆工藝表現極限和藝無止境精神的不懈追求。這組作品以漢服為形,歷經泥塑、脫胎、堆塑、描繪、研磨等幾百道工序,藝術地再現了漢服的庄重古朴、典雅華美。

  “漆非常磨人,做漆要耐得住‘磨’才行。”俞崢說,漆藝是純手工制作,工藝難度大,極費工時,從構思、著手創作到完成,短則半年、一年,長則幾年,甚至十余年。

  如今,俞崢依然在用“笨辦法”做漆。她在打磨漆器時不戴手套,“很多人說不戴手套會過敏,但我認為隻有邊磨邊摸,用手感知,才能知道漆面平整程度。”

  工作室就是俞崢的住處。她每天早起工作,午休后泡茶撫琴,下午繼續工作,生活規律而安靜。在她看來,隻有與漆朝夕相處,時刻實踐、總結,才能與漆碰撞出火花。“很多朋友勸我不要太累,其實我一點都不累。要是哪天沒摸到漆,我才會心慌,才會覺得難受。”她說。

  傳承有新意

  中國漆畫具有深沉古朴、瑰麗奇妙的藝術效果。俞崢的作品凸顯了個體經驗的當代表達,這源於她對傳統的認識和對藝術的探索。

  “她的作品充分發揮漆的材料語言,表現手法大膽而細膩,善於將浮雕的立體元素融於漆畫。立體和平面的巧妙結合,使作品更加厚重,富有力度,因而更具視覺沖擊力,這是傳統漆藝的新發展。”中國現代漆藝的重要開拓者喬十光曾這樣評價俞崢。

  與漆結緣,漆也不負於她。多年鑽研,俞崢收獲了眾多肯定。2007年,她的漆畫作品《漆語》獲得“第二屆全國漆畫展”之“中國美術提名獎”(金獎)。《漆語》用抽象的構成、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形式展開漆畫現代性的構建,同時堅持以大漆為媒,並借助傳統漆藝髹飾技法,突出了大漆語言的豐富性、表現性、包容性,體現了藝術家平衡“繪畫性”和“工藝性”的探索。“漆的語言很豐富,漆料本身就會說話。”俞崢說,在這件作品中,她使用了大漆的紅與黑塊面組合,希望以漆本身特有的光澤、質感和多維表現技法,傳達出漆溫潤、內斂的魅力。

  與此類似的作品還有《阡陌》《漆憶心塵》《塵埃落定》等,抽象的形式,輔以俞崢擅長的浮雕堆塑手法,追求傳統與現代意象的碰撞融合。

  “漆畫的魅力在於它的多樣性,它有玉的溫潤,有山的粗獷,可以有無限可能。”俞崢認為,她的作品是對傳統技藝的延伸,“美是一種朦朧感,在說與不說之間。抽象性的作品是作者藝術思想與材料的交集、碰撞,也是觀者與作品的視覺交流互動,作者‘造境’,觀者‘入境’。我推崇‘點到即止’,讓觀者自己想象。”

  大漆早在新石器時代就被先民發現並利用。后來,漆器被大量運用在生活中,成為中國文明禮儀的重要載體。“我們應當把大漆傳承下去,在器物載道的層面引領新中式的時尚潮流。”俞崢說。

  靜心,是俞崢一直追求的境界。在與漆相伴的靜逸歲月中,俞崢且行且思,堅持用傳統工藝做現代審美的作品,繼續探索大漆的當代性。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