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邊城“三味”(邊城記)

本報記者 楊文明
2024年12月09日08: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邊城“三味”(邊城記)

  深山裡的石梯村。

  朱邊勇攝

  主播在鏡頭前展示珠寶。

  瑞麗市委宣傳部供圖

  猶如紅寶石一般的瑞麗小粒咖啡。

  楊雪梅攝

  “中國犀鳥谷”裡,觀鳥愛好者在拍攝鳥類。

  朱邊勇攝

  犀鳥谷內,上百種珍稀鳥類翩躚起舞﹔熱科所裡,咖啡種質資源琳琅滿目﹔珠寶直播基地,燈火璀璨徹夜不息……近年來,坐落於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因其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帶著對這座邊陲小城的憧憬,記者踏上了德宏之旅。

  “生態是我們的命根子”

  晨曦微露,從德宏芒市機場乘車向西北行駛,百余公裡后,我踏入德宏州盈江縣的土地。沿著蜿蜒的山路一路前行,隻見一座山村靜臥在山脊之上。作為太平鎮雪梨村下轄的一個自然村,山村名為“石梯”,卻並非需要攀爬梯子,而是因崖壁上開鑿的階梯得名。這是中緬邊境上以景頗族、傈僳族為主的村落,古朴又安詳。

  雖已進入初冬時節,可雪梨村依然暖意融融,氣溫穩穩地維持在20℃左右。景頗族小伙徐小龍早早收拾妥當,玉米、面包虫、水壺與背刀一一裝入背包。他身著簡便的衣衫,精神抖擻地准備帶我開啟一場觀鳥之旅。

  石梯村的犀鳥谷便是我們的目的地。前往鳥類觀測點的路,時而平緩,時而陡峭,越往裡走,綠意越濃,鳥鳴聲愈加清晰。徐小龍自豪地介紹,犀鳥谷的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有400余種鳥類棲息於此,約佔全國鳥類種類數量的1/3,包括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冠斑犀鳥等珍稀種類,享有“活著的鳥類博物館”的盛譽。

  “不只是犀鳥,紅腿小隼、白冠噪鹛也是許多攝影愛好者和愛鳥者的心頭好。隨手一拍,都是保護動物。”他笑著說。

  說話間,二號鳥類觀測點到了,這裡可以觀測栗背奇鹛、灰脅噪鹛、黃冠啄木鳥等明星鳥類。徐小龍解釋說,為了更好地保護鳥類棲息地,村民們精心選址,修建了多個觀測點。“選址得觀察鳥類的活動范圍,確保環境安靜,還要引山泉水供鳥兒飲用。”徐小龍說,觀鳥的距離以15米為佳,既不會驚擾了鳥類,也能讓游客更清晰地觀賞。

  不同的鳥類觀測點,看到的鳥也不一樣。“比如說三號觀測點,在那兒可以拍攝到紅頭鴉雀、白頭鵙鹛﹔五號觀測點在洪崩河公路旁,是觀賞灰孔雀雉、白鷴的好地方。”

  “扑哧扑哧……”聽到鳥的翅膀拍打聲,我急忙抬頭,隻見一抹影子掠過樹梢。徐小龍耳尖,立刻判斷出那是長尾闊嘴鳥。“這種鳥會發出清脆響亮的哨音。”做“鳥導”多年,聽聲辨鳥已成了徐小龍的基本功。

  聊起往事,徐小龍感慨頗多。他回憶,以前,石梯村還是貧困村,村民見鳥就打,隻為果腹。直到2015年,觀鳥愛好者來到石梯村考察生物多樣性,村民們才意識到鳥類的珍貴。此后,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觀鳥游”逐漸興起,村裡的年輕人也主動學習鳥類知識,當起了觀鳥向導,帶領游客認鳥、找鳥,村民們有的開起了農家樂,有的建起了客棧,為前來觀鳥的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務。如今,像徐小龍這樣的“鳥導”已有40余人,每個人都能熟練地辨別150余種鳥類。

  “最近的生意怎麼樣?”我問他。

  徐小龍腼腆一笑:“11月是旺季,一個月我接待了30來位客人,收入還不錯。”他管理著村裡的15、16號鳥類觀測點,按照70元一個機位的價格,每月能有8000多元的收入。

  “生態是我們的命根子。”靠著鳥兒脫貧致富的村民們,知道如今的好生活從何而來。他們不僅把愛鳥護鳥、保護生態寫進了村規民約,也印在心裡。每次進山之前,徐小龍都會反復叮囑前來拍攝的攝影愛好者們,拍鳥時不許擅自離開觀測點,也不可大聲喧嘩,以免驚擾鳥兒。

  下山時,徐小龍告訴我,夏季雨水充足,鳥兒不愁吃喝,現在雨季結束,山裡的虫子少了,為了保証鳥兒順利覓食,自己每天都會前往鳥點補充食料。

  “你們上班要打卡,我也一天都不落。”徐小龍說,“希望通過觀鳥,讓更多人認識美妙的大自然,也關愛這些可愛的精靈。”

  中國咖啡“基因庫”

  離開鳥語花香的盈江,驅車南下,德宏另一番風貌向我展開。在這裡,自然饋贈不僅在山林間,也藏在一杯杯香醇的咖啡裡。瑞麗,除了是邊貿重鎮,還擁有目前全國規模最大、基因型覆蓋率最全的咖啡種質資源圃。

  當北方城市已然呵氣成霧,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卻常年眷顧於此。在瑞麗的大街小巷,咖啡店在午后陽光下透著一股慵懶勁兒。距咖啡店不遠的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裡,副所長白學慧正忙著對前期選育的咖啡種子進行產量與品質評估。

  雲南出產的咖啡豆佔全國總量98%以上,其中70%的種源出自雲南省德宏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在中國,從小眾咖啡店的手沖咖啡到連鎖門店的拿鐵,所使用的咖啡豆大都與德宏有緊密聯系,“含雲率”頗高。

  見到白學慧時,他熱情招呼:“先來一杯咖啡吧。”研磨、沖泡、過濾一氣呵成,濃郁的咖啡香瞬間盈滿整個房間。輕抿一口,清新的莓果風味在舌尖綻放,午后困意頓消。“這杯是我們自主培育的‘德熱5號’,產量可觀,風味也沒的說。”白學慧自豪地說。

  喝到一杯精心手沖的咖啡或許隻需十來分鐘的等待,但咖啡種質研究卻是一場以年為單位的“馬拉鬆”。“培育一個咖啡良種要耗費二三十年時間,但我們通過組培技術,將育種周期縮短到10年。”白學慧說。

  “走,我帶你去瞧瞧這些種子的出生地。”白學慧帶著我來到德宏熱科所后山的咖啡種質資源圃,入目之處皆是郁郁蔥蔥的咖啡樹。這裡保存著全國最多的咖啡種質資源,足有952份,堪稱中國咖啡的“基因庫”。

  眼下正是咖啡結果期,不同種類的咖啡果挂滿枝頭,紅的、黃的、紫的,我好奇地湊近聞了聞,卻並無咖啡氣味,隻有淡淡的果香。白學慧笑著解釋:“現在的咖啡果是無味的,隻有經過烘焙,才會釋放迷人風味。”

  除了育種技術的突破,科研人員還採用間作模式,與橡膠樹共生,為咖啡營造適宜的生長環境。“我們培育出的咖啡種子,如今已覆蓋雲南新增種植面積的70%。”白學慧介紹,依托豐富的資源圃資源,德宏熱科所培育出12個抗病性與穩產性俱佳的咖啡品種並大力推廣。如今,德宏、保山、臨滄、普洱新增種植面積的70%品種都源自這裡。

  咖農增收致富,咖啡店推介起了雲南咖啡豆。對白學慧來說,咖啡的故事還在繼續。“每一批種子通過審定便成為過去式,鏽菌也會不斷進化演變,咖啡種子的抗鏽選育工作還要持之以恆地做下去。”白學慧透露,近期他們還培育了一種低咖啡因的新品種,可以讓更多咖啡因不耐受的人也能暢享咖啡的美妙。

  不落幕的“東方珠寶城”

  夜幕降臨,涼意漸起,“樣樣好”珠寶直播基地卻燈火璀璨。瑞麗三面與緬甸接壤,這個古老的翡翠貿易集散地,如今在網絡直播潮流中煥發新的活力。

  “家人們,點點關注,想要的圈口在公屏上刷起來!”在直播基地3000個米櫃(以米為單位的櫃台)前,上千名主播鉚足了勁兒對著手機推介珠寶,叫價聲此起彼伏。置身其中,聲音嘈雜鼎沸,若想聽清楚某個主播的話語,非得主播扯嗓高喊,或聽者湊近不可。

  見到曾鑫時,他正埋頭在一堆珠寶中挑選貨品,為今晚的直播備貨。隻見他打著手電筒,仔細檢查每一件翡翠的品質。“沒有好產品和好價格,直播根本玩不轉。”曾鑫的語氣中透著一份經驗老到的自信。

  早在2013年,曾鑫就來到瑞麗做珠寶生意,今年已是第12個年頭。起初曾鑫學的是珠寶雕刻。隨著網絡直播興起,曾鑫眼見身邊的人收入不錯,便也租了兩個米櫃入駐基地,做起線上生意。第一次直播,曾鑫隻覺喉嚨發緊,做了幾次深呼吸,才鼓起勇氣開播。“好在當晚還是賣出了一個300元的挂件,有了一點信心。”

  隨著業務發展,曾鑫深感個人力量有限,便找來幾個同樣單干的貨主朋友,共同組建了一個30多人的直播團隊。“直播還是交給更專業的人來做,我退居幕后,專心做好選品和團隊管理。”

  當晚的直播,曾鑫准備了300件珠寶——翡翠戒指和手鏈用來走量聚人氣,翡翠挂件和手鐲則在直播高潮時推出。“直播得有個節奏,先用低價的貨品把場子熱起來,等觀眾都聚得差不多了,再用高價貨品帶動收入,這是直播的訣竅。”曾鑫解釋。

  晚上7點,曾鑫的兩個直播間准時開播。聚光燈下,主播拿著一條翡翠手鏈,細致展示每一個角度,助手則在一旁默契地高喊“上鏈接”。短短20秒,一筆交易就達成了。這場直播一直持續到凌晨1點,直播間觀看人數從起初的500人漲到近1萬人,營業額接近70萬元。可曾鑫說,這個業績還有進步的空間,“要想在珠寶直播行業裡站穩腳跟,還得尋找更優質的貨品,提供更好的服務”。

  目前,快手等全國20多家互聯網平台雲集瑞麗,或建設珠寶直播基地,或組織直播間直播,為當地珠寶玉石直播產業提供渠道流量等支持。越來越多像曾鑫一樣的玉石商人乘著直播這場“熱潮”,將傳統邊貿文化與現代數字經濟結合,將璀璨的珠寶送到全國各地。邊境小城瑞麗的故事,也在一場場直播中講述得更遠、更廣。

  告別之際,心中滿是對德宏的眷戀。從盈江的林間鳥鳴,到瑞麗的咖啡香氣,再到珠寶市場的璀璨燈光,德宏不僅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也書寫著現代化進程與傳統文化交融的動人故事。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