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匯聚創新資源 增添發展動力

——寫在2024騰沖科學家論壇召開之際

2024年12月06日08:26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2022騰沖科學家論壇共促成人才智力引進項目220余項,引進院士專家團隊10個、高層次人才130余名,招商引資項目75項、協議金額460億元。”“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簽約人才引進項目166個、柔性引進205名高層次人才,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05個、協議投資總額超620億元。”在2024騰沖科學家論壇即將召開之際,近日,省科技廳發布相關數據,全面展現了論壇在推進“雙招雙引”方面取得的成績。高水平創新合作平台的打造,讓創新人才、創新項目加快集聚雲嶺大地。

近年來,雲南省深入實施科教興滇戰略和人才強滇戰略,進一步推進創新平台建設,加強科技型企業培育力度,加快科技人才培養引進步伐,深化對外科技合作交流,匯聚省內外創新資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建平台 匯資源

近日,省院士專家工作站管理委員會啟動2025年度雲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申報工作,將聚焦重點產業、重點園區的科技需求,引進更多一流的院士專家團隊,實現“借智聚力、借梯登高”。

圍繞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近年來雲南省加快推進包括院士專家工作站在內的創新平台建設,整合政策、資金、人才、技術等各類創新要素,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

2021年以來,雲南省按照小切口、深研究、真管用的原則,推進雲南貴金屬實驗室、雲南特色植物提取實驗室、雲南大觀實驗室、雲南種子種業聯合實驗室、雲南疫苗實驗室(籌)等雲南實驗室建設工作,組織力量開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產業發展提供了高質量科技供給。

“自雲南貴金屬實驗室建設以來,承擔了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28項、省級項目23項,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形成系列新產品。其中,高純超薄金帶等4項產品實現國產替代,芯片用高純金和高純鉑蒸發材料制備等2項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雲南貴金屬實驗室負責人介紹。

一批創新平台的建設,加快成果轉化步伐,實現科技成果供給方和需求方的緊密對接,進一步縮短了產品研發到商品化的周期,讓成果更快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

2024年,全省已成功重組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建1個雲南實驗室、29個省重點實驗室、12個省技術創新中心。截至目前,雲南省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達9家,雲南省實驗室達6家,省重點實驗室達167家,省技術創新中心達27家。

強企業 添活力

近日,“彩雲匯”創新創業大賽暨2024年雲南省創新創業大賽省外賽區復賽圓滿落幕,本次大賽吸引了成都、西安、深圳、北京、上海、武漢6個省外賽區共789個項目報名,150家參賽企業表示,將落地雲南發展。從2023年起,大賽首次走出雲南辦賽,吸引30家省外科技型企業落地雲南運營,其中營收超千萬企業7家,營收過億企業1家。

聚焦創新主體培育,雲南省在大力引進科技型企業落地雲南創新創業的同時,探索開展派駐企業科技特派員、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試點、高新技術領軍企業自主認定高層次人才試點等工作,構建科技企業梯次培育良好生態。2023年,全省新增備案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432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652戶。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淨增長率達25%,總數突破3000戶,與“十三五”末相比接近翻番。

為切實提高服務企業效能,2020年以來,雲南省通過發放科技創新券,支持科技型企業向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購買專業科技服務,進一步降低全省企業創新創業成本。經過4年的探索、實踐、完善,創新券從支持企業技術研發,拓展到引入擔保、保險等科技金融服務領域,實現促創新、降成本、助融資、擔風險四大功能。

此外,針對科技型企業資金需求大、投資周期長、潛在風險高等融資特點,雲南省推出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制度升級版,完善以“風險金池”為試點基礎的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制度,通過將貸款損失納入部門預算方式,放大財政資金引導效應,滿足更多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

聚人才 穩支撐

緊盯人才這一第一資源,近年來,雲南省持續加強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圍繞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和激勵等方面,相繼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促進人才結構持續優化。

2022年雲南省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雲南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雲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實施辦法》《關於人才服務現代產業發展的十條措施》,對加強和改進雲南人才工作進行了全流程整體設計、全鏈條系統安排。

2023年,雲南省首次選聘110名人才到全省110家企業任科技副總,選聘58名人才到22所高校任產業導師,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加快推動人才鏈和產業鏈“雙鏈融合”。

一條條政策措施的出台、一項項創新舉措的落地,推動雲南省形成了包括院士自由探索、省科技領軍人才培養、省創新團隊培育、省“兩類”人才培養,以及省高層次人才、省高端外國專家、省高層次創新團隊引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智匯雲南”計劃實施等銜接有序、梯次配備的科技人才及創新團隊培養引進計劃體系。連續4個院士增選年,雲南共有10名科技人才當選兩院院士,在滇兩院院士達15人。

今年11月,雲南省印發《雲南省新時代“銀齡人才萬人計劃”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將實施銀齡科技人才行動計劃。引進留用銀齡科技專家200人左右,銀齡農業科技特派員100人左右,參與鄉村振興、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創新平台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提升雲南省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促合作 謀創新

今年11月,雲南省首家科創飛地“昆明經開區(上海)科創飛地”在上海智創TOP產城綜合體揭牌,滬滇兩地多家先進企業將入駐飛地。科創飛地建設,是雲南省引進國內外創新資源、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的具體實踐,計劃通過“雙招雙引”等方式,與上海、北京、深圳等科技資源發達城市緊密協作,在產業創新和科技創新資源密集地區,備案認定一批科技“飛地”孵化器,引入一批科研成果和技術人才,實現科技資源在飛地之間的有效轉化。

近年來,雲南省完善“科技入滇”和部省會商工作長效機制,強化與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內省份科技部門的溝通,逐步建立定期工作會商制度和協調機制。

雲南省積極打造“科技入滇”大平台,聚焦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精准引入高端科技資源,組織實施前瞻性、戰略性重大項目,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創新供給。

深化滬滇科技合作,先后簽署了多輪科技合作協議,連續舉辦八屆“滬滇科技成果對接交流活動”。兩地科技部門共同支持“洱海流域污水深度治理”“雲南地區自然能提水示范應用”等百余項優秀科技聯合攻關項目,以有限的政府投入有效帶動社會的積極參與,放大示范引領效應。

此外,雲南省以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科技創新中心為重點,持續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國外科研機構、大型企業共建20個國際聯合創新平台,選派36名國際科技特派員赴南亞東南亞國家和環印度洋國家開展科技服務。(記者 季征)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