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惠”鄉村新圖景

為了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雲南省稅務部門聚焦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落實落細惠農助農政策,以稅惠為雨露,以服務為沃土,執“稅之筆”描繪美麗鄉村新圖景。
稅惠興農 繪就產業興旺好“豐”景
在雲南硯山,當地正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建設,先后引進和培育二十多個蔬菜龍頭企業,平均每年供應蔬菜達8958噸。走進硯山縣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一幅4508畝的“綠油畫”映入眼帘,基地裡一派熱鬧的景象。
據了解,當地稅務部門聚焦企業發展訴求,依托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稅收咨詢服務團隊,為蔬菜農企提供“一企一策”個性化服務,打通政策落實和服務優化的“最后一公裡”。“在稅務人員的輔導下,2024年以來,公司享受了免征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等各項稅費減免共計569萬余元,稅費‘紅利’將助力我們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帶領村民增收致富。”該公司總經理羅鬆南表示。
同樣受到稅惠“肥料”滋養的還有雲南屏邊某藥材種植基地,依托當地“天然氧吧”的森林資源和氣候優勢,大力發展砂仁種植產業,帶動100余戶農戶種植砂仁2000余畝。“我們在中草藥培育種植方面是一把好手,但在涉稅業務上卻時常犯難,好在有稅務部門及時上門宣傳政策、輔導操作,讓我們2024年享受了6余萬元增值稅減免。”談到稅務部門的優質服務,基地法定代表人馬學美表示。
稅護轉型 激發現代農業“新引擎”
新一代信息技術讓現代農業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雲南澄江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撫仙湖畔建立起一座標准化、智能化的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利用智能溫室大棚、水肥一體化尾水尾液循環利用、物聯網等設施,為藍莓種植注入“智慧動能”。
“公司的農業現代化之路離不開稅務部門的支持。”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嚴麗表示,稅務人員主動上門問計問需,2024年公司就享受到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近14萬元,我們准備利用這筆資金來完善集觀光、採摘、休閑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讓藍莓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在雲南彌渡現代農業蔬菜(雙綁)產業園的新品育苗示范棚內,一排排實驗苗整齊有序,長勢喜人。“育苗周期長、投入大,收益見效慢,好在一系列稅費優惠支持政策為我們提供了資金‘活水’。” 大理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春瓊表示,“2023年至今,公司享受鼓勵高新技術、支持“三農”等各類稅收減免近56萬元,減免的稅款用於科技育苗、科學種植,將農戶、農民的勞動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財富。”
稅助農旅 擦亮鄉村旅游“金招牌”
在雲南紅河,得天獨厚的梯田資源為發展鄉村旅游帶來了契機,來到當地寶華鎮龍瑪旅游特色村,總能看到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到此欣賞撒瑪壩梯田美景、入住本地民宿、體驗原生態哈尼村落之旅。
“時下,鄉村旅游越來越火熱,吸引了眾多游客來游玩。在稅務部門的輔導支持下,我們2024年以來累計享受增值稅減免稅費額1萬余元,幫助企業不斷提升民宿的設備升級檔次和資金周轉的速度。” 某文旅開發公司法定代表人石文勇介紹道,稅務人員經常上門了解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涉稅難題,“量體裁衣”送上稅惠“禮包”,從納稅申報、發票開具、政策解讀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流程服務。
“今年國慶期間我們接待了約200名游客,很多游客都需要開具發票,好在稅務部門提前上門輔導操作流程,讓我們在辦理涉稅業務時省時又省力。”石文勇表示,接下來將聚焦民宿發展,充分發掘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提升“顏值”、打響品牌,為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讓“流量”變“留量”。(朱思玉)
來源:雲南省稅務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