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榴同心護洱海

洱海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是大理各族群眾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母親湖”,湖區面積252平方公裡,蓄水量約29.5億立方米。千百年來,大理各族人民親仁善鄰、兼收並蓄、海納百川,一直與蒼山洱海共存共榮,與天地萬物和諧共處。
如今的洱海,碧波蕩漾,湖水清澈。
20世紀90年代始,隨著人口聚集和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洱海水質急速下降,湖水富營養化污染嚴重,兩次大規模暴發藍藻。面對嚴峻的水體污染問題,大理開啟了搶救性保護治理洱海工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凝聚各族群眾洱海保護治理強大精神力量,全力參與洱海治理。實施洱海保護“七大行動”“八大攻堅戰”“六個兩年行動計劃”,建設環洱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圈,讓各族群眾既守護綠水青山又過上好日子,形成了“洱海案例”和“洱海經驗”。
走進位於大理經開區的順豐洱海環保公司,在數字化智能管理平台的屏幕上,有機廢棄物收集、清運、處理、資源化利用的過程一目了然。同時,屏幕上還實時展示著大理州各縣市的有機廢棄物收集處理統計情況,以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后累計產生的沼渣、沼液和沼氣等數量信息。“公司在洱海流域18個鄉鎮(街道)建立了27座有機廢棄物收集站、多個非固定式流動收集點,投放廢棄物收集車輛251輛,每天對洱海流域畜禽糞便、污水處理廠污泥、餐廚垃圾以及流域農作物秸稈、枯死水草等各類有機廢棄物進行收集清運,日均收集近2000噸,實現洱海流域全覆蓋。”順豐洱海環保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飛說。
順豐洱海環保公司有機肥生產車間的自動化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
古生村以洱海環湖截污管網建設為抓手,建成環湖截污工程管網11公裡,新建化糞池367座,439戶農戶的廚房廢水、衛生間廢水、圈舍廢水、洗滌廢水等全部接入管網。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黨支部書記何橋坤自豪地說:“村裡所有污水通過主管網至灣橋花園下沉式污水處理廠處理,我們堅決不讓一滴污水流入洱海。”
俯瞰灣橋花園下沉式污水處理廠。
為了進一步治理洱海,大理把洱海保護治理范圍,從252平方公裡的湖區擴大到2565平方公裡的整個流域,推進蒼山洱海一體化保護。每月第一個星期六設立為“洱海保護日”,抓實全民共護洱海宣傳宣講、科普教育,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讓“洱海清、大理興”的理念深入各族群眾人心。用綠色手段塑造生態之美,用綠色理念構建生態家園,打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綠色生態圈,形成各族群眾“石榴同心護洱海”的良好局面。
盛開的洱海海菜花。
如今的洱海,碧波蕩漾,湖水清澈。各族群眾在共享洱海保護治理成果的同時,形成共同保護、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共同體理念,不斷擦亮環洱海的生態底色、文化底色、發展底色,交出了一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美答卷,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
來源:民族畫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