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記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誓言不朽 同心永結

2024年09月26日08:16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

  為共同慶祝新中國的第一個國慶節,讓全國各族人民感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民族大家庭的溫暖,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從分散居住在祖國各地的兄弟民族中選派代表組成參觀團赴北京參加國慶1周年觀禮盛典活動。當時全國組織了7個參觀團,由43個民族(含支系)的158位代表組成。西南各民族國慶參觀團經各級政府積極動員做工作,最終推選出64位代表,其中包含雲南代表53人,佔全國代表總數的29%,而寧洱區的代表又最多,達35人。雲南代表共涉及17個民族,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中共中央對全國各民族國慶參觀團高度重視。雲南參觀團成員、佤族頭人拉勐等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通過參觀學習,少數民族代表開闊了眼界,看到了新中國的強大,受到了深刻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教育。參加活動極大地促進了雲南各族代表對中國共產黨的衷心擁護和真誠愛戴,增進了雲南各族人民的團結意識。

  1950年12月27日,中共寧洱地委召開的寧洱區第一次兄弟民族代表會議,讓觀禮代表介紹國慶盛況。觀禮代表李保建議,要用佤族習俗“喝咒水”和“剽牛”的祭典儀式來表示寧洱專區各民族的大團結。雲南參觀團成員、佤族頭人拉勐說還要用大石頭把“咒語”刻在上面,代表們一致贊同。

  1951年1月1日,3000多名群眾參加了在寧洱紅場上舉行的民族團結盟誓大會。按照佤族重大祭典的習俗,喝雞血、剽牛,各族代表共48人在“民族團結誓詞碑”上用漢文、傣文、拉祜文簽上自己的名字。碑文寫道:“我們廿六種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區各族同胞,慎重地於此舉行了剽牛,喝了咒水,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此誓!”這塊民族團結誓詞碑被譽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

  1986年3月,民族團結誓詞碑被普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11月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批准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8月被國家民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稱號﹔2010年8月被列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023年入選教育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教材。

  民族團結誓詞碑建碑70多年來,歃血為盟、立碑為誓和民族團結的相關話語不僅是歷史記憶,更成為邊疆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依附、精神力量、文化傳統和共同追求,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的優秀教材,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記者 龍敏飛 整理)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