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詞碑前,激昂回蕩新誓言

48人,26個民族,73載!
時光流逝,豐碑如磐,誓言永恆。
這是一個代代相傳的民族團結佳話,更是一曲跨越時空的激昂旋律。
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縣城西北方向,背靠普洱山的民族團結園內,拾級而上,民族團結誓詞碑靜靜矗立碑亭中。這塊用白色石灰石雕刻而成的碑,被譽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
2024年9月25日上午,誓詞碑前,各族群眾盛裝歌舞,翹首以盼,迎接歷史性一刻:習近平總書記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
旭日東升,陽光洒滿大地,誓詞碑更加熠熠生輝。
“……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75字錚錚誓詞,字字鏗鏘,70多年來鐫刻在各族群眾心頭、流淌於邊疆兒女血液。
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寧洱縣城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大紅的中國結高高挂起,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時鐘回撥至公元1951年元旦,普洱專區第一屆兄弟民族代表會議后,按照佤族習俗,剽牛、盟誓,48位民族兄弟代表26個民族(含支系),分別用傣文、拉祜拼音文和漢文庄重簽名。從此,各族群眾牢記誓言、不忘初心,一心向黨、團結奮斗,書寫了民族團結進步生動篇章。
“永遠聽黨話 永遠跟黨走”“感恩總書記 感恩黨中央”,兩塊紅色背景板分列於誓詞碑亭兩側。碑后方正對著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紀念館,同心、同行、同夢——三個篇章見証歷史、輝映未來。
9時許,省委書記王寧來到誓詞碑前,向盟誓代表后代及普洱市各族干部群眾宣讀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與大家共同學習領會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精神。
民族團結園廣場沸騰了,寧洱縣城沸騰了,各族群眾奔走相告!當信件傳到盟誓代表后代岩克姆手中時,這位佤族同胞將信件高高舉過頭頂,激動地喊道:“總書記回信了!”
“勐、勐、勐!”(佤語)
“水、水、水!”(傣語)
“哈列賈、哈列賈、哈列賈!”(拉祜語)
——圍攏在廣場的各族群眾歡呼起來,大家異口同聲地用民族語喊著“好”和“幸福”。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8位盟誓代表后代聆聽著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傳閱著總書記的回信,心中萌發著新的誓言,“必須帶頭走好總書記指引的道路,把誓詞碑優良傳統代代相傳,一代更比一代好。”
“捧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我的心咚咚亂跳,有種說不出來的溫暖。”給總書記寫信的方財兵,作為當年哈尼族盟誓人代表后代,當天早早來到了誓詞碑前,把碑文念了一遍又一遍,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總有一天,公路會挖進我們的山寨裡面來。”蘇國文作為代表發言,深情回顧其父蘇裡亞生前的斷言。蘇裡亞生於1918年,1950年赴京參加國慶觀禮,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是布朗族歷史上第一個把茶葉直接敬獻給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布朗族人。
70多年來,思普大地早已今非昔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雲嶺高原跨越式發展日新月異:“直過民族”整族脫貧奔小康、一步跨千年﹔茶葉、牛油果、咖啡搭乘中老鐵路和諧號動車遠銷海外﹔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山上的村民吃起了“生態飯、旅游飯”﹔全省首筆林業碳匯權質押貸款落地寧洱﹔在茶馬古道那柯裡小鎮,國內外游客詩意棲居……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方財兵在手機上刷新聞,看了全國,再看普洱,感慨家鄉巨變,心中不由得想起了父輩們經常憶起的盟誓場景,思來想去,決定和其他盟誓代表后代給總書記寫封信,“我們就是想和總書記說說心裡話,講講邊疆群眾的新生活。”
“和祖輩們當年境況比,變化太大了!”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群眾劉忠,陪同81歲的老父親前來參加活動,從瀾滄到思茅走高速,穿山越嶺僅用了兩小時。
“家裡的6畝咖啡已經挂果了,一年可收入兩三萬元。”來自西盟佤族自治縣的傈僳族群眾李小八聆聽了總書記的回信后,謀劃著未來的日子。他相信,來自咖啡種植的收入會越來越好。除了祖輩們傳承的茶葉、甘蔗種植,咖啡這個新興產業正成為鄉親們增收的新渠道。
布朗族有句古話,“單翅不會飛,獨腳不會跑,手足要團結。”
“誓詞碑見証了黨的民族工作的光輝歷程,總書記的重要回信語重心長、意蘊深厚、鼓舞人心,是對誓詞碑當代價值和意義的充分肯定。”寧洱縣民族團結研究所所長胡凌蕭細數著館裡的一字一物。她說,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邊疆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代又一代各族兒女見証了時代變遷。她表示,將繼續深入搜集資料,挖掘誓詞碑的豐富內涵,持續宣講好誓詞碑故事。
“民族團結,就是要通過行動,促進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就是要讓大家明白,這片土地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活動結束后,岩克姆久久不願離開誓詞碑,“我們邊疆人民一定要牢記總書記囑托,發揚先輩光榮傳統,更好續寫誓詞碑故事,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場上,鮮紅的字體,映襯著藍天白雲,更顯遒勁而深遠。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各族群眾盡情揮舞手中的國旗,歡呼著、跳躍著、歌唱著、祝福著!(記者 王雪飛 左超 胡梅君 沈浩 高玥 期俊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