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文山州平遠鎮:“產業綠”構建各民族共富經濟紐帶

2024年09月14日11:31 |
小字號

初秋恰是豐收的季節,走進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平遠鎮,放眼望去,廣闊的平壩上成片的農作物長勢喜人。清風拂過,庄稼載著累累果實隨風輕搖,連綿成綠色的“海洋”,涌動著蓬勃的生機。近年來,平遠鎮以“產業綠”為特色,建設共富經濟紐帶,各民族群眾踏上綠色發展之路,共奔致富的美好未來。

平遠鎮農作物長勢喜人 陳晨 攝

平遠鎮農作物長勢喜人。陳晨攝

“這些年來,我算是見証了平遠鎮蔬菜產業的興起。”走進硯山綠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育裕如是說。公司於2013年通過政府招商引資從廣東來到平遠鎮建廠從事蔬菜種植、生產及銷售,基地面積從最初的七百余畝發展到如今的七千余畝,公司利潤實現了翻番。當地蔬菜也在農業專家、先進技術的加持下實現了口感和品質的躍升。

“我們公司的工人以苗族、壯族居多。還記得剛建廠的時候,工人們普遍開的是人力農用車,住的是破舊的房屋。如今,大家的小轎車停滿了公司停車場,家裡也陸續蓋起了小樓房。”江育裕說,公司每年能解決周邊村寨農民工就業1200余人。

如今,平遠鎮儼然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的重要生產基地,適宜蔬菜生長的氣候和蔬菜企業良好的發展前景吸引更多企業慕名而來。2023年,文山綠嘉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平遠鎮大新社區落地,“這裡氣候條件好,適合種植反季節蔬菜,一年可以收半年蔬菜、一季糧食作物。”文山綠嘉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戴熔爐說,他計劃未來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帶動更多當地群眾共同致富。

硯山綠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卸貨。陳晨攝

硯山綠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卸貨。陳晨攝

除了蔬菜產業,平遠鎮更多喜人的產業故事還在不同村寨、社區發生和演繹著。

大清早,回族和壯族同胞穿上漂亮的壯家衣服,相約做起花米飯,唱起甜美的民族歌曲,這是記者在薪企鼎藍莓基地看到的動人一幕。“這些年,大家錢包越來越鼓了,各民族之間也越來越和諧。”平遠鎮回龍社區黨總支書記羅進香笑著說。除了黨總支書記,羅進香還有第二個身份——薪企鼎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曾經,羅進香是一名普通的壯族婦女,勤勞好學的她積極參加培訓,漸漸地打開了思路、掌握了技術,成為了當地的致富帶頭人,帶領當地成立薪企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化種植起了紅薯、沃柑、荷蘭豆、馬鈴薯等特色農業。2022年,合作社又與引進企業合作,按“73分成”模式種植藍莓,因為質優價好,藍莓還未長成果實就提前被北上廣客戶訂購一空。

“如今田間地頭到處都可見壯族、苗族、漢族、彝族同胞互幫互助、勤勞務工的身影。”羅進香說,自己的目標就是帶動全村群眾走上更寬廣的致富路子。

在壯族、彝族、苗族群眾聚居的和僑社區,各民族群眾更是與當地企業走出了一條“種養循環”的綠色發展之路。

雲南樂牧牧業有限公司奶牛。陳晨攝

雲南樂牧牧業有限公司奶牛。陳晨攝

2019年,以奶牛養殖、鮮奶生產為主業的雲南樂牧牧業有限公司來到和僑社區投資建廠,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公司快速完成了土地流轉與手續審批辦理,得以順利運行。近5年時間,公司大量收購當地農戶種植的玉米作為青貯,又將牛糞作為肥料流轉到當地市場,每年收購青貯達3萬噸,生產近6000噸肥料,在節省了青貯運輸成本的同時,實現了資源的再利用。

“今年我在平遠鎮農墾社區又建了一個新廠,預計明年6月份投產使用。”雲南樂牧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波表示。據了解,近年來,文山州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根據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進步訴求,引導大家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和組團式互補發展,建設以平遠鎮蔬菜基地為中心的生產區域化、經營專業化、發展集群化全產業鏈高原特色農業共同體,廣大群眾共事共富、相知相親的大道更加寬廣。

如今,綠色發展的脈搏在平遠鎮廣闊的土地上有力跳動著,載著各民族同胞的希望奔向更遠的未來。(楊苑 陳晨 龍敏飛 陳濡忘 陳慧君)

來源:雲南日報—雲新聞

(責編:徐前、木勝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