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平遠鎮田心社區:共建新家園 共享幸福生活

9月11日,“雲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平遠經驗”全媒體採訪組走進文山州硯山縣平遠鎮田心社區“民族團結幸福路”。筆直寬闊的道路兩旁,家家戶戶寬敞的庭院被綠植圍滿,滿目的花團錦簇毫無遮擋地映入眼帘。
田心社區居住著回、漢、壯、苗、彝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八成。為順應各族群眾交流交往交融的訴求,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在田心社區迎豐路實施“拆牆透綠”工程,社區內89戶居民陸續告別了高牆大院,迎來美麗庭院。各族群眾拆除圍牆、打開“心”牆,迎豐路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民族團結幸福路”。
“原來這條路隻有3米多寬,兩車碰上頭很難避開。”田心社區居民委員會副主任馬全喜笑呵呵地說起這條路的變化,“你家退兩米,我家讓幾分,變成了7米多寬的大馬路,路寬了,心也寬了。”
一路行至居民馬汝寬家,寬敞的大院裡擺滿了造型各異的盆景。他由衷地感嘆:“自家街區大變樣,我們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自從拆了圍牆,鄰裡之間、社區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我這院子也迎來更多的欣賞者。自家社區能建得這樣好,根本想不到。”
打破物理隔離的居住環境,促進了交流交往,孕育了濃郁的感情。今年2月,民族團結幸福路正式開街,當地居民擺攤設點,各色美食吸引各族群眾、各地游人慕名而來,賞盆景、看賽事、品文化……馬汝寬看著熱鬧非凡的場景打心眼裡高興,邀請來往行人到家裡品嘗美食:“不管什麼民族,來了都是客!”如今,田心社區各族群眾同社區共單元、同村庄共小組已成為常態,形成了和睦相處、守望相助的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
傍晚時分,田心社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廣場,小朋友們嬉戲玩耍,居民們有說有笑,一角的石榴樹上結滿了豐碩的果實,中央的石榴雕塑彰顯著社區民族團結之美。社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故事館裡,展陳著王有德、楚圖南、項朝宗等文山名人事跡,講述他們帶領各族群眾救亡圖存、團結奮進的生動故事。
處處可見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實踐,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觀念在田心社區潤物無聲。路寬了、心寬了,幸福團結的康庄大道也更寬了:馬汝寬正計劃將自家院子打造成農家樂,吸引各族游客到田心社區游玩﹔馬全喜期許著通過越來越多的民族文化體育活動,讓居民共享特色文化街區帶來的商機與活力……(王世涵 岳曉瓊 王宇衡 周柯妤)
來源:雲南日報—雲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