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曲靖陸良:發展蠶桑產業 鋪就鄉村振興幸福路

2024年07月30日16:40 |
小字號

盛夏時節,陸良縣芳華鎮夏蠶養殖迎來豐收。

走進芳華鎮雙合村的集中育蠶房,一張張網蔟上布滿雪白的蠶繭,當地養蠶大戶孫小翠帶領工人們忙著搬蔟、摘繭、分類。這些蠶繭是孫小翠家今年養殖的第二批蠶,所產蠶繭已經被當地一家抽絲廠預訂。“從拿蠶種到摘蠶繭正好28天,這批蠶價格為70元/公斤,能賣6萬元左右,一年養四批蠶就有20余萬元的收入。”孫小翠說。

在芳華鎮雙合村養蠶大戶孫小翠正帶著工人摘夏繭。

芳華鎮雙合村養蠶大戶孫小翠正帶著工人摘繭。

與家庭養蠶不同的是,芳華鎮集中育蠶基地有蠶房、桑園等完善的配套設施,養殖戶繳納租金就可在這裡進行規模化養殖,這樣既能減少前期的基礎成本投入,又可以降低養殖風險。2023年,雙合村建成桑苗育蠶基地,該基地共建設小蠶共育室和大蠶房1600平方米、連片桑園300余畝,還完善了水、電、路、高效節水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為蠶桑集中規模化養殖提供堅實基礎。

雙合村委會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聯合縣蠶桑管理服務中心,建立技術幫扶機制,加強種桑養蠶技術指導,加大桑園糧經作物套種培訓力度,尋求農業效益最大化,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芳華鎮雙合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彭窩明說:“我們整合了移民獎補資金、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及自籌資金共計70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320畝的土地流轉,發展規模化蠶桑產業,還通過桑園套種馬鈴薯、大豆等,每年可為集體經濟創收40萬元,為群眾增收700余萬元。”

陸良縣素來有“絲綢之府”“中國蠶桑之鄉”的美譽,桑蠶是陸良的百年產業。為持續穩固這一傳統的優質產業,陸良縣抓實蠶桑核心區保護管理、蠶區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蠶種質量提升、蠶桑實用技術培訓等重點工作,著力培育扶持家庭農場、小蠶共育經營大戶、蠶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蠶桑生產由家庭副業向家庭主業的轉變,推進蠶桑生產由零星分散向規模化、集約化和標准化方向發展。

截至目前,陸良縣共有5個鄉(鎮、街道)從事蠶桑業,桑園面積達4.5萬余畝,2023年陸良縣飼養桑蠶17萬張,產繭6000噸,產值4.02億元。(桑俊燕、鄧賽、李所煥 文/圖)

來源:陸良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