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春城暖陽”照亮殘障人士就業路

尹馨
2024年07月08日09:16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清晨燦爛的陽光透過玻璃窗洒進屋內,研磨、沖泡、打奶泡……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太和街道和平路社區“初星咖啡屋”的咖啡師梓堯和芊芊嫻熟地重復著這幾個動作,幾分鐘后,4杯拿鐵做好了,濃郁的咖啡香飄散開來。

“初星咖啡屋”是一個為部分孤獨症、腦癱、智力障礙群體及其家屬提供免費培訓及就業機會的平台。看似簡單的工作,不僅為特殊群體帶來了收入,更成為他們接觸社會的窗口。

【圖1】和平路社區“初星咖啡屋”的咖啡師正在做咖啡。人民網-尹馨攝

“初星咖啡屋”的咖啡師正在做咖啡。人民網 尹馨攝

在官渡區,這樣的殘疾人創業就業實踐平台還有很多。近年來,官渡區依托昆明市“春城暖陽”扶殘助殘黨建聯盟,在黨建引領的“一核多維,共建共享”理念指導下,建立了一支由區、街道(8個)、社區(99個)三級構成的殘疾人保障和服務工作隊伍,積極打造殘疾人就業創業“四創”模式。11家黨組織成為昆明市“春城暖陽”扶殘助殘黨建聯盟首批成員單位,服務延伸到基層,實現了殘疾人管理服務網絡全覆蓋。

創新機制 創業就業“有氛圍”

每天下午,鑼鼓一響,《天官賜福》《秦香蓮》等多個滇劇曲目在昆明市官渡古鎮古渡梨園輪番上演。

官渡古鎮古渡梨園館長張雄致力於滇劇的傳承與發揚,出資制作了300多個面臨失傳的傳統滇劇曲目。演出對殘疾人免費開放,為愛好滇劇的殘疾人朋友們提供了一個休憩、活動、聚會的空間,古渡梨園也成為官渡古鎮裡響當當的文化品牌。

“官渡古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特色餐飲、文產非遺、酒吧夜市、民宿客棧等業態在此聚集,旅游經濟蓬勃發展。”官渡古鎮景區聯合黨支部書記藺如錦說,在官渡區殘疾人聯合會的指導下,景區深度挖掘文化資源,探索將文化發展與殘疾人創業就業工作融合,打造傳統與現代、非遺與市場融合共榮的殘疾人創業就業小鎮模式。

官渡區充分發揮官渡古鎮非遺資源豐富的優勢,整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陣地優勢及轄區公共單位資源,積極探索建立“殘疾人創業就業示范小鎮”“殘疾人創業就業示范社區”,營造了全社會關心、理解、支持殘疾人就業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藺如錦介紹,官渡古鎮改造古鎮內的無障礙設施,專設殘疾人手工藝品展示攤位,周末或節假日還舉辦各類文創集市,通過搭平台、抓重點、多形式、多舉措,營造殘疾人友好的氛圍,推動扶殘助殘工作融入黨建工作中。

黨建引領 增收致富“有崗位”

一鏨一錘,精細鏨刻,數百根粗細均勻、走勢靈動的線條嵌入烏銅之中。僅用一天時間,一幅栩栩如生的“鳳傳牡丹”圖便在不足1厘米寬的手鐲表面呈現。

“鏨刻是個精細活,技術要求高,要能沉得下性子靜得下心,力道稍微不一樣,刻出的紋路也就不均勻了。”王長良因為下肢殘疾,曾一度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如今,他拜入烏銅走銀制作技藝國家級傳承人金永才門下,成為烏銅走銀傳承人之一。

王長良正在鏨刻“鳳傳牡丹”圖案。人民網 尹馨攝

王長良正在鏨刻“鳳傳牡丹”圖案。人民網 尹馨攝

剛入門時,王長良並不自信,卻憋著一股勁,隻為証明“不比別人差”。他每天進工作室比別人早,離開比別人晚﹔反復練習半個月,隻為刻一條直線,雙手磨起水泡……就連插在工具架上的100多根鏨子,都是他在原有工具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手感改良,一一打磨制作而成。

“學習技藝的過程也是重塑自信的過程,我同樣可以通過努力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去幫助更多的殘疾人。”王長良感慨道。

雲南烏銅走銀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丁大為介紹,公司在古鎮成立了雲南金大師工藝美術職業培訓學校,大力推廣殘疾人培訓,讓更多的殘疾人學習手工技藝。目前學校畢業學員200多人實現自主創業和就業,包括王長良在內的3名殘疾人留校任教任職。

如今,隨著文旅融合的快速發展,官渡古鎮三兩步間就是傳習館,十來米就有大師工作室,多家企業都雇佣了殘疾人員工,為他們設置合適的工作崗位。

通過跨組織、跨部門、跨行業攜手共建共享方式,官渡區建立了“黨建+殘疾人創業就業”工作路徑,在雲南省率先探索建立黨建引領殘疾人創業就業新模式,帶動一批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積極助力殘疾人增收,更多殘疾人通過多渠道靈活創業就業實現致富。

融入社區 拓展興趣“有前途”

穿著少數民族服飾的少男少女、精致小巧的亞洲象、羽毛紋飾靈動的飛鳥……在官渡古鎮的滇派面塑體驗館內,上百件面塑藝術品惟妙惟肖,彰顯出雲南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風情,勾勒出雲南人民的生活百態。

劉麗春是官渡區非遺面塑傳承人,2020年,她創建滇派面塑體驗館,為殘疾人開展體驗和學習面塑技能的活動項目,助力社區內的殘疾人培養興趣、實現夢想。

“捏面塑拓展了我的興趣愛好,退休后還能多一門‘創收’的手藝。”60歲的欒永坤有視力障礙,在官渡古鎮裡做中醫高級推拿師。被面塑體驗館內的歡樂氛圍所感染,他會在工作之余前來上課學習。“殘有所為,殘有所托,‘手巧’是我的優勢,我正努力把這種優勢發揮到面塑技藝裡,讓自己更充實、更快樂。”

欒永坤跟著老師學習面塑。人民網 尹馨攝

欒永坤(左)跟著老師學習面塑。人民網 尹馨攝

官渡社區居民劉阿姨先天腿腳不便,過去習慣一個人在家裡。出於對面塑的喜愛,她積極走出家門,融入社區,已經上了三次面塑課。“以后我捏得好了,或許還可以擺個小攤,售賣自己的作品,也多一份收入。”

目前,官渡區共有持証殘疾人9835人,具備就業能力的2200人。官渡區疾人聯合會理事長王銳介紹:“殘疾人救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除了政府托底保障殘疾人的基本生活,更要將幫扶工作融入基層、融入社區,更加關注殘疾人的精神生活。”

為此,官渡區各街道、社區的基層黨組織聯合殘聯組織,因地制宜將社區綜合服務閑置設施、非必要辦公空間等進行改造,建成經營場地,免費向就業困難殘疾人提供,形成了街道、社區搭台、社會工作介入特殊人群及其家庭實踐的新樣板。同時,試點打造社區特有品牌“春城暖陽 扶殘助殘580”服務模式,不斷聯動企業加入助殘服務“朋友圈”,形成合力。

今年4月26日,中國殘聯主席程凱到官渡區調研基層殘疾人工作時指出,社區“春城暖陽 扶殘助殘580”服務模式為全國社區殘疾人工作樹立了標杆,特色鮮明,成績突出。“下一步,官渡區在殘疾人工作中將繼續大膽實踐,為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全面發展積累更多可推廣經驗。”王銳說。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