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麗江:老“網紅”,新“江湖”

成都游客阿俊1999年來到麗江,一天之后,便決定留下來。隨后,她在古城裡開了一家木雕藝術空間,成為麗江的一分子。
昆明姑娘陳玥去過麗江6次,一開始隻為拍下玉龍雪山的雪和木府上空的月,后來嘗試換上漢服,行走於徐霞客曾經的游歷路線……麗江這座城市總會不時給她帶來一點新的驚喜。
從1994年到2023年,雲南省麗江市每年的游客數從幾十萬人次增加到近7000萬人次。有人匆匆而過,有人反復“打卡”,有人徹底“加入”……麗江也從一座西南邊陲閉塞的小城,成長為國內最早的“網紅”旅游城市之一。
麗江旅游走過30年,有輝煌,也有過爭議。如今,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以及“雲時代”的到來,文旅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被注入新的活力,一場內容與場景相融合的變革,為麗江帶來新的機遇。
麗江古城全貌。麗江古城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打造一個沉浸式的“江湖”
來到麗江之后,游客李擇西做了個夢。
他曾在香港從事金融工作多年,夢裡,他卻成了納西族人,跟隨馬幫,走過古城、雪山、湖泊,學習繪制白沙壁畫,誦讀東巴文字……
“我不再是游客,旅游從‘第三人稱’變成‘第一人稱’。”於是,李擇西拿起筆,開始寫關於麗江的故事。第一個關於麗江的劇本,名為《記憶碎片》。
“麗江有獨一無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對於創作者來說是取材的寶庫,這在全國范圍內不多見。”對李擇西而言,麗江不僅僅是一個城市,更是一個可以滿足夢想的“江湖”。
2018年,李擇西在古城開了麗江首家“劇本殺”體驗館——沄汐沉浸式劇場,希望提供一種旅游新思路。
“你想知道四方街的第幾盞石燈后有密信嗎?大水車轉動一周又需要多長時間?”在李擇西的劇本裡,故事融化在真實的場景之中,線索藏在麗江的歷史背后。想要通關,游客必須深入地了解麗江的歷史文化,探索、游覽整座古城,與商販、店主、博物館講解員互動咨詢。
“五一”期間,沄汐沉浸式劇場日均接待人數近200人次,平均每天都要安排4場。“劇本殺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的新形式,游客能通過互動的方式,對內容賦能,去重新定義旅行。”李擇西說。
麗江古城光義街現文巷裡的紙傘別有韻味。人民網 尹馨攝
近年來,麗江市對歷史文化、民族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和整理,將各類文化元素植入游購娛住行等各個環節。打造大型沉浸式實景文旅,成為麗江傳統旅游業態轉型的方向之一。
7279平方公裡的古城,先后推出了30個各具特色的文化院落,為文旅融合提供了良性共振的空間載體。沄汐沉浸式劇場聯合徐霞客紀念館,推出主題沉浸式研學劇《尋霞客》﹔東巴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大研納西古樂會等每天上演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節目﹔顧彼得舊居、紅軍長征過麗江指揮部紀念館等,再現歷史名人的風採,還原歷史事件﹔“鎮城之院”雪山書院、三聯韜奮書店等,涵養著古城文脈……
“文化院落的主題特色、服務功能、資源整合范圍、技術運用等都正在不斷拓展,成為麗江的旅游新IP。”麗江古城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段生磊介紹。
木府萬卷樓。麗江古城博物院(木府)供圖
建一個聰明的“大腦”
一條小河,穿過麗江古城,串起南門橋和玉河廣場。
沿水而行,漫步四方街,周圍美食薈萃,游客雲集。人氣一旺,寸土寸金,每逢節假日這裡更是人潮涌動,熱鬧非凡。今年“五一”假期,麗江市共接待國內游客283.29萬人次,旅游總花費32.69億元。
“每逢節假日,麗江古城都會迎來客流量高峰,平均每天游客接待量超過10萬人次,景區管理壓力大。”在麗江古城綜合管理指揮中心,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綜合指揮辦公室主任張業兵通過大屏查看實時人流量、酒吧噪音、投訴咨詢等數據,以便及時應對突發狀況。
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共同構成了麗江古城的“智慧大腦”,用科技“守護”景區的良好秩序。
高清攝像頭24小時“值守”﹔5G無人掃地車、無人巡邏車行駛在承載著千年歲月的石板路上﹔數智導覽大屏實現智能交互,為游客推薦旅游路線﹔智能急救站不僅向游客免費提供止血、包扎、小傷口處理用品,還提供自動體外除顫儀、輪椅、擔架等醫療器械等設備……
數字連接“雲端”,包含更多應用領域的“超級數字場景”正逐步變成現實。
游客在麗江古城拍照留念。人民網 尹馨攝
麗江古城運用科技手段對遺產要素進行科學監測和保護,通過對古建筑院落的信息採集,實現建筑物三維、二維信息集成,從而永久保存古建筑資料﹔3D、AR等技術開發的數字體驗產品,讓千年古城“活”了起來,煥發“新生”。
“技術的應用,讓古城服務無處不在,游客體驗自由自在。”張業兵說。
2022年9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2年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實踐案例,麗江古城智慧小鎮案例入選優秀案例。2023年11月23日,全國首批“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項目名單公布,麗江古城景區成功入選。
在三聯韜奮書店的二樓,可讀書、看雲。人民網 尹馨攝
組一個共贏的“朋友圈”
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旅游改革的漫漫征途上,麗江並不是一座“孤城”。
1994年,雲南省政府在滇西北旅游規劃會上提出“發展大理、開發麗江、啟動迪慶、帶動怒江”的思路﹔2019年,雲南省提出建設“大滇西旅游環線”目標,推動滇西旅游全面轉型升級……
這個醞釀了幾年的計劃,在2023年的秋季有了個清晰的輪廓。
去年10月,大理、麗江、迪慶聯合加快推動滇西北旅游高質量轉型升級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開。今年4月,“新朋友”怒江加入,四州(市)召開滇西北旅游高質量轉型升級第二次協作聯席會,共商合作事宜,共謀發展良策。
“四州市的合作必將是滇西北旅游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和春新在會上說。
納西族木雕藝術家木欣榮正在工作。人民網 尹馨攝
隨后,滇、川、藏、青、甘5省區的麗江、攀枝花、拉薩、果洛、甘南等12個州市共同發布大香格裡拉區域聯盟倡議。該倡議提出,大香格裡拉生態旅游圈旅游開發,要以生態保護為基礎、以文旅融合為抓手、以互聯互通為關鍵、以品牌共建為重點、以強化管理為保障,進一步推動大香格裡拉生態旅游圈協同發展。
“這是麗江謀求發展的新機遇、開展合作的新契機。”麗江市委書記浦虹在4月24日召開的2024湄公河旅游論壇上表示。2023年,麗江接待游客6808萬人次,同比增長24%﹔旅游收入1301億元,同比增長91%。
一場場會議的召開,為旅游協同發展提供了全新的交流合作平台。“轉變發展思路,調整產業結構,創新體驗形式,提高服務水平,是麗江旅游轉型的關鍵。”麗江玉龍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寧建議,持續打造“永遠的香格裡拉”“三江並流”金字招牌,以生態保護為前提,進行高品位的旅游開發。
櫛風沐雨,厚積薄發。當前,麗江已釋放出強勁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為創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邁出新的步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