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落實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精神系列綜述之一

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強則經濟強。回望西部大開發歷程,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產業始終是重要根基。
4月2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以六個“堅持”為進一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給出清晰指引。其中,“要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居於首位,突顯了產業發展對於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意義。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西部各省份凝聚共識、抓住契機,積極謀劃優勢產業,奮力開拓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在“特”字上下功夫:立足資源優勢謀劃產業發展
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加快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廣闊的面積和豐富的自然條件賦予西部地區獨特的資源稟賦與產業發展環境: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的風光資源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基礎﹔貴州礦種多、儲量大,正加快礦產資源高端化開發利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的地理風貌和民族文化形成獨特旅游資源……
人們在新疆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天山明月城游玩(2024年5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無論是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還是布局建設未來產業,都應堅持在“特色”上下功夫,以特色強化優勢。
這是2023年9月16日拍攝的位於寧夏吳忠市同心縣河西鎮的光伏電站。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
寧夏靈武,國能寧東200萬千瓦復合光伏基地,370多萬塊光伏板沿著廣袤荒灘起伏,在午后驕陽下泛起“粼粼波光”,不斷向浙江等地輸送綠電。
海拔高、日照強、輻射強度高的寧夏,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作為中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寧夏正加快“追風逐光”,截至2023年底,新能源裝機突破3600萬千瓦,新能源人均裝機達到5千瓦。
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電力公司寧東電廠3×5.98兆瓦漂浮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全景(無人機照片,2022年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院院長毛中根表示,在西部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有助於發揮地區比較優勢,提升產業集聚度和競爭力,增強西部地區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雲南保山潞江鎮新寨村,依托亞熱帶氣候和保山小粒咖啡,咖啡與文旅碰出新火花﹔在陝西榆林,前沿科技幫助煤炭實現“由黑到白”,傳統煤城加速向現代煤化工轉型﹔在廣西柳州,汽車產業加速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升級,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售同比增長160.7%……
來自雲南保山的參展商在第七屆中國—南亞博覽會上向參觀者介紹咖啡產品(2023年8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整合優勢資源,培育新業態,西部地區一批特色產業乘勢壯大,顯示出強勁勢頭。
在“新”字上挖潛力:以創新為優勢產業提質增效
從農業、能源和原材料工業,到如今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部地區實現產業主體結構的轉變。
在廣西柳州市一家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企業,機器人在生產線上作業(2023年5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西部產業發展進入轉型升級攻堅階段。”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盛毅表示,當前,西部地區產業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產業結構層次不高,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佔有較高比重,產業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產品附加值偏低,同構化問題還比較突出。
解決這些困難,關鍵是創新。
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並對創新作出細致部署:“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提質、增效”“探索發展現代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
賦能技術改造,推動設備更新,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升級——
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為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帶來新契機。青海加快構建新能源佔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陝西推動煤制化學品向化工新材料延伸……一系列強筋健骨的政策舉措接連落地。
這是2024年4月23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熱)產業園拍攝的光熱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實現傳統產業升級,要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產品精深加工程度。”貴州六盤水市副市長李恆超表示,將立足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著力做好“富礦精開”文章,讓優勢更優、強勢更強。
攻克核心技術,用好創新人才,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國內首台自主研制F級50兆瓦重型燃機(G50)在四川下線﹔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先進阿秒激光設施通過初步設計評審﹔重慶等西部地區建立健全人才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給予人才長周期的穩定硬性、軟性支持……
補齊發展短板,創新成果要加快落地應用﹔突破核心技術,創新人才也要持續培育。依托創新發展,西部地區已打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9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電子信息、航空等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工作人員高巧利在陝西省榆林中科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工藝放大平台實驗室制備催化劑小試樣品(2024年2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形成地區發展新動能——
前不久,2024西部低空經濟產業生態大會在四川彭州召開。通過打造無人機專用飛行空域,創新無人機送餐服務,推廣若干應用場景,彭州不斷探索低空經濟發展之路。
未來產業是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的關鍵“勝負手”。放眼西部大地,從加快培育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到積極打造“西部數谷”,面向未來的產業新故事正在書寫。
在“融”字上做文章:以合作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深化東中西部科技創新合作”“促進中央企業與西部地區融合發展”……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於西部地區產業合作發展作出指引。
隻需14毫秒!這是數據從東部寧波到西部貴陽的傳送速度。依托400G全光省際骨干網,貴陽可為東部城市提供更為高效的算力服務,樞紐間時延不到20毫秒。這條“東數西算”大動脈是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向縱深推進的一個縮影。
工作人員在中國聯通貴安數據中心對微模塊機房運行狀態進行巡檢(2023年5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盛毅認為,從過去的“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到現在的“東數西算”,西部地區與東中部地區的產業分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工合作、協同並進”的良好局面。
不久前,2024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在四川、貴州、寧夏等地舉行。四川圍繞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材料化工等特色產業展開推介﹔在貴州,簽約的298個項目涉及資源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寧夏結合資源稟賦和發展現狀與長三角地區數字信息、現代化工等50余家企業洽談……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車文輝教授表示,西部地區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著力引進具有市場前景的產業,並把承接產業轉移與調整自身產業結構、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結合起來,培育和發展新動能。
隨著“科技援青”“科技入滇”“科技支寧”等系列舉措的落實落細,西部地區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水平明顯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把關鍵工序、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布局西部。
截至2023年底,川渝兩地全國重點實驗室數量達27個,重大科技平台3197個﹔寧夏組織實施東西部科技合作項目1700余項﹔貴州積極探索“東部企業+貴州資源”“東部研發+貴州制造”等多種模式……高質量發展澎湃動能在西部地區持續釋放。
以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重要著力點,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優化產業空間布局,西部地區正加快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記者嚴賦憬、李曉婷、潘德鑫、陳煒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