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有色金屬專家“黃老邪”的三個故事

人民網記者 程浩
2024年04月30日08:53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金庸筆下的黃老邪武功造詣非凡,中鋁國際昆明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股份公司(下稱“中鋁國際昆明有色院”)也有自己的“黃老邪”,這人名叫黃興益。因技藝精湛,在國內礦山工程設計領域有很強的話語權,熟悉他的人都喊他“黃老邪”。

干了三十多年礦山工程設計工作,發生在黃興益身上的故事很多,一篇兩千多字的文稿,不能裝下所有。透過三個他參與或主導的礦山工程,看黃興益如何在時代的發展浪潮中撐篙自立,擔起時代賦予的重托和使命,為我國有色金屬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2014年,黃興益參加雲南省第二十一屆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留影。昆明有色局供圖

2014年,黃興益參加雲南省第二十一屆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留影。中鋁國際昆明有色院供圖

地點:新平縣大紅山銅礦

關鍵詞:和業主方無休止地爭論

黃興益老家在重慶市璧山區,1989年從昆明工學院(現昆明理工大學)採礦專業畢業后被分配至昆明有色院(現中鋁國際昆明有色院)工作。當時的他和那個年代的年輕人一樣,朴素中洋溢著青春的光彩。他期待,有朝一日能在自己的領域有一番作為。

機會很快到來。上世紀九十年代,昆明有色院(現中鋁國際昆明有色院)開始負責位於玉溪市新平縣的大紅山銅礦的礦山設計工作,黃興益參與其中,並和同事負責工程一期的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

1994年至1997年期間,黃興益和同事經過反復優化設計,使得最終設計與實際現場緊密結合。1997年7月1日,大紅山銅礦一期工程順利投產,該工程后來獲得國家級優秀工程設計銀質獎。

“要拿出完備的設計方案,就得實地勘察,可礦洞不比室外,裡面熱得要命,好像劃一根火柴就能把空氣點著。但沒辦法,必須忍著。”回憶起那段時光,黃興益有道不完的苦水。

要實地勘察,就得時時駐點,一天兩天不要緊,日子長了難熬。特別是晚上,山野漆黑,風在吹,天空像鍋底一樣,和同事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完,黃興益覺得孤獨。“怎麼辦?隻能自我調節。”他笑著說。

一期投產后接著是二期。1997年至2003年,黃興益又擔任大紅山銅礦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工作。此前,國內銅礦開採多使用電耙出礦工藝,效率低、安全性差﹔二期設計時,在雲南省工程設計大師余南中帶領下,黃興益和同事建議業主方使用先進的無軌開採工藝,將新工藝、新技術用到實踐中。

“投入太高了,用不起。其他礦用的也都是電耙出礦,不想用新的。”業主方部分人員強烈反對。

“無軌開採的設備投資確實是電耙出礦的十倍以上,不過產量能翻十倍,人員能減少一半以上。相當於一個用扁擔出礦,一個用挖掘機,效率沒法比。”黃興益和同事苦口婆心地勸說業主方。

爭論了一年多,業主方勉強同意用新工藝。2003年6月,二期工程投產,看到實際效果后業主方懸著的心這才徹底放下。

黃興益(右)帶領青年設計人員在北衙鐵多金屬資源綜合利用採選技改擴建工程現場。昆明有色局供圖

黃興益(右)帶領青年設計人員在北衙鐵多金屬資源綜合利用採選技改擴建工程現場。中鋁國際昆明有色院供圖

地點:德欽縣羊拉鄉

關鍵詞:被砸傷的膝蓋及多少個失眠的夜晚

羊拉鄉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地處雲南與西藏、四川交界的橫斷山脈地區,山高谷深、植被稀少,平均海拔3200米。這裡銅礦資源豐富,可要在這裡建礦,難度太大。但如果開採成功,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提高我國銅礦資源儲備。

2003年起,黃興益開始擔任羊拉銅礦總設計師,承擔著銅礦從廠址選擇、可行性研究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現場施工服務的全階段工作。在工程兩年的項目前期工作和兩年多的施工建設過程中,面對種種困難,不管他和同事怎樣勞累,一旦進入這一小小的天地,渾身的勁就來了。后來黃興益覺得,有時他們簡直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傾注一腔熱情。

現場駐扎期間,因為海拔高,缺氧,黃興益晚上睡不著覺。即便如此,為了工程進度,天亮后他仍一頭扎進工作中,不敢有一絲懈怠。

高寒山區,山路險峻,交通不便,黃興益每次從昆明出發到礦區得兩天時間,危險時有發生。一次,他驅車緩行在盤山公路上,山上掉下石塊,砸破了車輛右側玻璃,好在人沒事。

另一次就沒那麼幸運。他和同事開車經過一處盤山公路,路面被一大塊山石阻攔,黃興益下車去挪,剛好又有石頭滾落,他來不及躲,石頭砸到膝蓋,幾個月才恢復。

這些困難沒讓黃興益和同事退卻,反倒越挫越勇。他們像一根根鏨子,拼命往大山的“心裡”鑽,並最終形成安全高效的設計方案,幫助羊拉銅礦於2007年10月14日建成投產。

羊拉銅礦周邊地質結構脆弱,如何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黃興益和同事則通過試驗研究與方案優化,引導礦區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提高了礦山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黃興益在工作中。昆明有色局供圖

黃興益在工作中。中鋁國際昆明有色院供圖

地點:鶴慶縣鶴慶北衙礦業有限公司

關鍵詞:一些夾雜專業名詞的話

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有著讓人“嫉妒”的礦產資源,這裡已探明黃金儲量151.28噸,居雲南首位。自2013年5月開始,黃興益和團隊有幸負責鶴慶北衙礦業有限公司北衙鐵多金屬資源綜合利用採選技改擴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由於礦體賦存條件復雜,屬多金屬礦,難採難選,導致設計工作時間周期長。直至2016年7月,歷時三年時間,黃興益和團隊才完成終稿。

說起該項目設計中的特色和亮點,黃興益說了一些夾雜專業名詞的話:“設計中,我們採用了先進礦床數學模型軟件,耗費大量精力建立了礦床模型,提供了可靠的儲量計算結果和地質圖件﹔採用先進的三維數值分析軟件進行岩石力學專題研究﹔確定的露天、坑下開拓方案及採礦工藝與設備配置合理可行﹔大沙地炭漿尾礦庫和核桃箐浮選尾礦庫滿足服務年限內尾礦堆存容量的需求,產出尾礦實行分堆,利於環境保護。”

上述三個黃興益參與或主導的礦山工程設計,只是他三十多年來在礦山工程設計領域深耕的縮影。這些年,他參與的工程項目涵蓋有色、黑色及非金屬等不同礦種的不同階段採選工程設計,先后承擔過20余個礦山工程的各階段工程設計,大中型以上礦山10余個,獲得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優秀工程設計獎。

如今,黃興益是國家注冊採礦工程師、全國有色金屬行業設計大師、享受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還曾獲得雲南省勞動模范。

按道理,有了這麼多榮譽加持,人總會或多或少有些“飄”。黃興益沒有,他說一輩子說起來很長,其實不經算,自己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應該像大家一樣,繼續努力,繼續奮斗。於是,他學習、學習、再學習,辦公桌上隨時堆放著各種學習資料。“雖然年齡不小了,可我還是要在設計實踐中積累經驗,把思路盡可能打開些,多向年輕人學習。”今年59歲、明年即將退休的黃興益笑著說。

受訪當天下午,他要帶著項目組的年輕人趕去昆明市晉寧區,他們花半年時間為當地一家企業做了一份礦山開採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要趕著過去交流,採訪因此不得不倉促收尾。

在中鋁國際昆明有色院的院子裡,黃興益和記者道別時,明媚而和煦的陽光,避過各種各樣的樹冠,溫暖地照耀在他和團隊每個人身上。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