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富源:經濟發展穩進提質

2023年,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在經濟社會發展道路上步履堅實。無論是地區生產總值,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都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8%,高於雲南省6.4個百分點,位列曲靖市第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高於雲南省13.8個百分點,居曲靖市第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7%,高於雲南省14個百分點,排名曲靖市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1億元,增長11.2%,總量居曲靖市第二。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工業投資、民間投資分別達48.1%、60.5%,產業投資比重連續6年超六成。
干淨整潔的村庄。
穩進提質顯效
2023年,富源縣制定出台推動經濟穩進提質29條、促進消費恢復發展30條政策措施,減稅降費退稅7.1億元,降低企業用電成本7800萬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59.88億元、增長6.84%,貸款余額184.81億元、增長20.53%、位居全市第一。
富源縣健全縣級領導包保、現場觀摩等7項機制,建立重點項目和重中之重項目“兩張清單”,壓茬推進重點項目100個、總投資876.5億元,列入省級重大項目9個、市級“四百項目”41個。
富源縣深入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和“四上”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新增市場主體15803戶、保有量59803戶,實有企業13635戶,新增“四上”企業27戶。
產業園區一角。
產業發展不斷夯實
2023年,富源縣生產原煤1741萬噸、洗精煤184萬噸,實現產值155億元。50萬套摩托車發動機殼體、2000萬件金屬飾品等項目建成投產,建成全省鋁產業鏈較為完整的聚集區,實現鋁產業產值79億元。
西風電場135台機組全部並網發電,北風電場一期項目全容量投產,兩個電廠6台機組大方式運行,火電利用小時數達4300小時﹔累計發電169億度,實現電力產值55.5億元,增長66.7%,達到歷史峰值。富源縣新建高標准農田12.9萬畝,生產糧食37.28萬噸、實現“十連增”。發展特色經作43.2萬畝,種植魔芋15萬畝、建成全省最大的魔芋良種繁育基地。
新建改擴建規模化生豬養殖場30個,出欄生豬133.9萬頭、肉牛羊42.4萬頭(隻),大河烏豬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實現高原特色農業和生物資源加工產業產值129億元、增長10%。
富源縣大力發展避暑經濟,接待游客363.1萬人次、增長23.84%,實現旅游收入40.23億元、增長36.73%。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富源縣國家衛生縣創建通過省級評審。改造老舊小區1206戶、棚戶區2989戶,新建公共停車場14個,城市面貌大為改觀。2023年,富源縣新建和提標改造集鎮污水處理廠11座,配套建設污水管網75.4公裡,集鎮污水處理和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實現全覆蓋。
富源縣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十百千”示范工程,中安保家村鄉村振興示范先導工程建成開園並入選全國2023鄉村振興優秀案例,創成示范鄉鎮2個、精品示范村3個、美麗村庄42個,鄉村振興實景圖徐徐展開。
縣域內宣富、富羅互聯互通高速公路有序推進,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16.6公裡,開通縣城至營上鎮等6條城鄉公交,群眾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富源大型灌區列入國家項目規劃,在中安寨子口片區率先建成全省農村供水保障信息化試點,大跌水、阿汪水庫主體工程完工。
旅游推介活動。
改革發展動能加速
富源縣做優“一門一站式”便捷服務,代辦投資項目事項223項,程林年產2萬噸食品級高端鋁板項目當年簽約、當年建成投產。率先完成省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標准化試點建設。園區承接賦權事項15項,建成勞動密集型產業園。
2023年,富源縣爭取科技項目5個,新增發明專利9件,6家企業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企業入選第三批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和數字化特色應用試點示范創建實現“零突破”。
發展成果惠及民生
富源縣強化動態監測幫扶,三類監測對象消除風險2015戶7800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實施聯農帶農項目37個,開展脫貧勞動力技能培訓11000人次,脫貧人口和三類監測對象年人均純收入達14981.78元、增長16.92%。
2023年,富源縣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11所、新增學位1170個。高考一本上線1132人、上線率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3人被北京大學錄取。
強化“一老一小”服務保障,實現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服務全覆蓋,新建改造養老服務中心6個,新增托位數1230 個、常住人口每千人托位數3.8個。
富源縣勞動力轉移就業29.93萬人。發放跨省務工人員交通補助1857.3萬元、創業貸款1.38億元。城鎮新增就業崗位4366個,開發公益性崗位5100個,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發放各類救助金1.92億元,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穩定在96%以上。
優美的校園環境。
生態環境協同發力
2023年,富源縣城空氣優良天數比例98.9%。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危廢、醫療廢棄物安全處置,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利用率均達90%以上,農業面源污染有效防治。
富源縣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完成歷史遺留廢棄露天礦山修復1200畝,草原生態修復3000畝,人工造林2000畝,水土流失治理51.9平方公裡。
該縣實施綠美項目287個,植樹11.6萬株,新增綠化面積98.1萬平方米,建成綠美河湖4條、綠美公路254公裡。(黃銘、曹飛、郭燚 文/圖)
來源:富源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