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省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農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農業強省建設扎實推進

2024年02月04日08:20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冬日,雲嶺大地依舊一派豐收繁忙景象。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的牛油果剛剛落潮,咖啡豆又進入了成熟採摘期。永仁縣、元謀縣的大量熱區水果採摘后運往全國各地。在昆明市,為保障節日交易高峰,昆明花拍中心組建突擊組全力保供。

立足資源稟賦,雲南因地制宜積極發展多樣性農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全力推動特色農業強省建設。

2023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雲南3年上台階的第一年。這一年,雲南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糧食生產再獲豐收,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步伐加快,農民群眾生活水平持續提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農業提質增效

2023年,雲南省克服嚴重的氣象干旱影響,壓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樹牢防災增產理念,落實“藏糧於地”、實施“藏糧於技”,多措並舉扎實推進糧油生產,全省糧食再獲豐收,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

全省糧食播種面積6364.8萬畝、同比增長0.8%,糧食產量1974萬噸、同比增長0.8%,糧食單產310.1公斤、同比增長0.05%,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油料、油菜等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

在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的基礎上,雲南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1+10+3”現代農業產業,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樹立大食物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大早,剛剛採摘的有機奶白菜送進雲南芸嶺鮮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包裝車間,經過嚴格篩選,貼上溯源二維碼后運往全國各地。

有機綠色、品類豐富等都是餐桌上的需求變化,這與雲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不謀而合。為了做好“土特產”這篇文章,雲南聚焦種業創新,支持種質資源保護、創新攻關和品種推廣,完成全國種質資源普查,創建9個省級保種場和17個省級種業基地,花卉、中藥材、煙草等種業創新全國領先。

聚焦設施農業發展。支持提質改造一批、引進企業投資建設一批、高水平示范打造一批,建設75個水稻集中育秧設施和31個蔬菜大縣設施提質項目,蔬菜設施化率達15.2%,畜禽綜合規模化率達42%。

聚焦農產品加工。以先建后補、直補主體的方式,實施農產品加工投資獎補,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提升至2.2:1,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1.4萬億元。

聚焦冷鏈物流。啟動實施農產品冷鏈物流三年行動,加強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和倉儲保鮮設施建設,建成冷庫6700余座,庫容近700萬立方米,蔬菜、水果、鮮切花等農產品經分選、清洗、加工、包裝、冷藏處理后進入市場的比例提高了6%。

聚焦數字農業。每年建設20個數字農業創新應用示范基地,會同華為探索建設人工智能試驗示范區,高端鮮切花、小漿果和煙草基本實現智慧化管理。

通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雲南逐漸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2023年,全省茶葉、鮮切花、堅果、咖啡、中藥材、煙草、天然橡膠種植面積和產量持續居全國第一,14個重點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5萬億元,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

農民富裕富足

昭通市大力發展天麻產業,初步形成了集天麻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綜合產值近80億元,帶動10余萬名群眾就地就近就業,人均增收超過6000元。2023年,楚雄彝繡產業增加值達2.45億元,帶動5.7萬名“繡娘”就近就業。有了好產業,農民有了好收入,這樣的例子在雲南越來越多。

與昭通、楚雄一樣,全省各地在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時,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致富,充分尊重廣大農民意願,激活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

過去的一年,雲南特色產業聯農帶農益農活力明顯增強。推行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脫貧戶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獎補聯農帶農主體近1億元,推動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形成穩定利益聯結及分工合作機制,全省各類市場主體帶動65%農戶增收。對使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發展產業的、使用滬滇協作資金實施產業項目的、流轉農村土地發展規模種養業的,一律建立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全省銜接資金用於產業發展比例達64.5%,讓農民充分享受產業發展收益。總結孟連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機制等20余種利益聯結模式,分季度召開現場會推廣典型經驗和模式,推動利益聯結走深走實。

2023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1元,比上年增長8%,增速比上年加快1.3個百分點,城鄉收入比為2.66:1,比上年縮小0.12。不斷縮小的城鄉收入比,是建設農業強省的實踐結果。

農村宜居宜業

當前,“農業+旅游”成為雲南最熱門的詞條之一。過去的一年,雲南省打造最美鄉愁旅游帶、鄉村旅游特色線路、鄉村旅游集聚區、農文旅融合示范點,3個縣獲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53條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景點線路入選全國推介名單,休閑農業收入同比增長11.2%。

鄉村旅游的發展折射出雲南鄉村建設的變化。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不僅讓農民生活更舒適,也讓鄉村成為城裡人向往的地方。

根據《雲南省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雲南省圍繞“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這一目標,按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著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千萬工程”不是千篇一律,千村萬落都有自己的特色,每村每落都需要量身定做特制的“套裝”。

臨滄市臨翔區以“六微模式”為抓手,找到了破解傳統粗放管理難題的突破口。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推介第五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臨翔區“六微模式”案例成為雲南省第五批唯一入選案例。元謀縣農污治理戶均財政投入由2萬元降至4896元,以2.13億元財政資金撬動了8.7億元的治理項目。牟定縣探索出群眾滿意、成本低、治理效果好、可推廣的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牟定模式”。

一年來,雲南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採取有力舉措,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增強城鄉經濟聯系,暢通城鄉經濟循環,“三農”發展取得亮眼成績,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王淑娟)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