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傾心描繪民族團結幸福新畫卷

2023年12月19日10:28 |
小字號

 

磨憨曼庄村煥然一新。記者王俊星攝

石林小箐村民族團結元素隨處可見。記者劉凱達攝

深冬時節,春城大地,鮮花怒放。

行走在昆明街頭巷尾,處處能看到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描繪民族團結進步新畫卷。

昆明市有10個世居民族,54個民族成份,常住人口860萬,少數民族戶籍人口99.3萬,是全國省會城市中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最多、世居民族成分最多的城市,少數民族人口總數位居省會城市第二。

一直以來,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在奮力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進程中,全市上下緊緊圍繞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和市委“六個春城”建設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打造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升級版”,全力打造“團結花開 幸福春城”品牌,走出一條具有昆明特點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之路。

黨建引領

推動全域創建開創新格局

今年,昆明再次提速,開始新一輪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工作,著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升級版”。

在昆明,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由來已久,各族人民心手相牽的歷史積澱尤為深厚。2010年,昆明就開展了“省市區三級聯創共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的工作,在全市吹響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號角。

昆明始終堅持“在雲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的理念,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健全工作機制,以黨建為引領,著力推動示范創建向全域創建深化。

自新一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昆明高站位謀劃民族工作,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昆明市新一輪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黨建引領、宣傳教育等10個專項工作組,形成“1+10”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指揮體系。

昆明還出台《昆明市貫徹落實〈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雲南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意見〉的工作方案》《昆明市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規劃(2021—2025年)》《昆明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長期規劃》《昆明市新一輪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暨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升級版工作方案》等文件,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為昆明實現跨越式發展凝聚人心和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共創建各級各類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2644個,示范單位數量居全省前列。“團結花開 幸福春城”的品牌在全省、全國以及周邊國家形成一定的知名度、示范性、影響力,實現全域高水平創建、高質量示范目標。

民生為本

讓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洒向大地,磨憨鎮曼庄村大龍哈村披上金色的盛裝,傣家屋頂嶄新的深藍色琉璃瓦片閃爍著金光,村裡的一草一木顯得生機勃勃。

瓦片更換、飲水提升、公廁改造……一批批項目的實施,讓寨子的面貌煥然一新。在村中的文化廣場和休閑長廊裡,每日笑聲朗朗,訴說著這個邊境小村蒸蒸日上、和樂安然的幸福生活。

自開展“以城帶邊、以城興邊”幫帶共建磨憨鎮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工作以來,昆明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幫帶共建的著力點,將民族團結進步與鄉村振興、興邊富民、文化潤疆等工作有機結合,依托傣族村寨的寨心,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廣場6個,跨區域建立結對共建民族團結進步聯盟8個,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深度融合。

“在磨憨上學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昆明的優質教育,得到當地群眾的一致夸贊。”曼庄村黨總支書記陳全武說。昆明以省會城市標准強保障,持續改善磨憨民生,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過優質學校對口幫扶、骨干教師支教等措施,助力磨憨教育水平提效升級﹔昆明市延安醫院對磨憨鎮中心衛生院幫扶托管,7家市屬醫院與各村衛生室幫扶結對。教育和醫療幫帶上的突破,讓現代化邊境幸福村的種子發芽抽莖。

昆明始終堅持把發展落實到改善民生上、落實到惠及當地上、落實到增進團結上,把各項工作放在更好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來推進,持續提高民族地區群眾收入水平、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以高質量發展促進民族團結,以各民族團結進步保障高質量發展,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的物質基礎。

——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落實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全力打造“六個春城”。

——全力發展產業項目。堅持“產業強市”,把發展著力點放到產業鏈上、放在發展壯大主導產業上,著力打造綠色食品、生物醫藥、花卉、高端裝備及汽車、綠色能源、新材料等8條重點產業鏈。

——加快推進開發開放。扎實推進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等重大交通項目﹔借助中老鐵路開通機遇,推動國際物流樞紐建設﹔積極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以國際化為抓手,努力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核心。

——奮力提升民生福祉。突出抓好民生實事,加快補齊就業、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短板。實施“十百千”名師培育工程和“銀齡講學”計劃﹔開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採用“定向式、訂單式”“培訓+就業”等模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15萬人次﹔持續加大創業資金支持力度,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17億元﹔實施一批補短板、促發展民生項目,全力解決民族地區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等民生問題。

昆明始終堅持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讓民族團結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讓全市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在全省推進共同富裕進程中走在前。

多措並舉

有形有感有效推動創建

每年的11月至來年3月,是紅嘴鷗回昆明過冬的日子,到滇池邊觀鷗的市民和游客絡繹不絕。

“最近滇池邊因為看海鷗來了不少游客,村子裡也因為前段時間創作的100余幅表現村容村貌、風土人情、時代變遷的牆畫作品,吸引了不少游客。”杜曲村村民李麗芬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滇池示范圈美麗鄉村建設,讓村庄更漂亮也更有特色,帶來更多游客,村民正攜手走向富裕。

去年6月底,昆明創新舉措、攜手聯創共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滇池示范圈。今年以來,昆明統籌滇池保護、滇池流域社會治理、環滇池鄉村振興工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一村一策”在滇池沿岸打造183個綠美鄉村,發動各族群眾同心共治滇池,把滇池打造成各民族共建共享的昆明“大客廳”。

西山區對滇池沿岸10個重點村按照“一村一策”打造,對30個自然村“整體提升”﹔深入探索“鄉村振興+民族團結”新模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規劃建設,推進滇池沿岸重點村打造與雲南民族團結進步“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引領工程項目融合建設﹔採取“村集體公司+社會投資公司+村民群眾+N”聯農帶農機制模式,整合投入各類資金3691萬元,推動特色產業發展,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帶動各族群眾增收致富,努力形成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題、一村一品。

同時,昆明深入實施“三項計劃”,充分挖掘滇池沿岸深厚歷史底蘊、知名人文景觀和豐富自然資源,以西山景區、楊升庵紀念館、徐霞客紀念館、聶耳墓、海口林場、石龍壩電站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旅黨群服務“雙中心”等為依托,打造“民族團結之旅”“生態文明之旅”“青少年研學之旅”等10條滇池湖岸線觀光旅游線路。今年1月至6月,累計接待游客2189.49萬人次、同比增長40.0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30.01億元、同比增長51.77%,持續激活環滇池沿岸鄉村旅游潛力、革命精神偉力、民族文化魅力、綠色發展動力,全面推進民族地區鄉村建設,全面推動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強“五個認同”,全力打造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升級版”。

昆明依托民族、邊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交匯點的省會城市特點,在深化內涵、豐富載體、創新方法上下功夫,不僅打造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滇池示范圈,還打造了城市民族工作示范走廊、紅色鄉村示范走廊、中老(中越)鐵路沿線民族團結進步聯盟共建示范走廊。通過“一圈三廊”的打造,昆明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新發展。

事成於和睦,力生於團結。如今,春城大地上的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結出累累碩果,各族干部群眾同心協力、攜手相助、奮力拼搏,共同譜寫昆明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美好新篇章。(記者徐劍)

來源:昆明日報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