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推動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
記者從11月10日舉行的2023年雲南省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現場會上了解到,“十四五”以來,雲南省聚焦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科技需求,全力推動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和科技服務落地,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強化管理等措施,積極引導全省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全力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通過實施現代種業振興行動,雲南省圍繞水稻、玉米、馬鈴薯、甘蔗等重點產業,組織攻克了一批生物育種關鍵核心技術,選育一批優質高產、多抗廣適、適應機械化種養、輕簡化栽培及產業融合發展需求的突破性系列新品種。雲南大學胡鳳益團隊創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選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志“202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榜單﹔楚粳系列16個品種獲國家新品種權保護,“楚粳27號”“楚粳28號”“楚粳37號”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超級稻品種,“楚粳48號”實現全國高原常規粳稻國審品種“零的突破”﹔雲南茶花雞入選全國16種特色畜禽育種聯合攻關計劃﹔“墨龍1號”水產新品種、“雲蠶11號”家蠶新品種通過農業農村部認定。
通過實施核心技術攻關行動,雲南省積極支持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企業牽頭,聯合高校院所,帶動與產業鏈、供應鏈配套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組織實施農業領域重點研發項目,攻克了一批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通過組織實施115個在研重大科技項目,已獲植物新品種權158項、新工藝65項、新產品282個、新建或改造生產線89條。獲得關鍵核心技術161項,轉化應用科技成果數117個,建立生產示范基地369個。
在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中,雲南省按照每縣一項目的方式,組織實施鄉村振興產業關鍵技術集成示范項目。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已形成技術體系32項、研發新產品74個、獲得新品種登記25個。轉化應用科技成果51個,建立生產示范基地113個,推廣種植面積9.58萬畝,培訓農業科技人員3.1萬人次,帶動農民增收1.8億元。通過成果落地轉化,培育壯大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推動怒江草果、麗江芒果、羅平小黃姜等一批縣域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此外,針對縣域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效率低下的問題,雲南省圍繞“‘百團萬人’創建‘百企百村百品牌’”工程工作目標,選派省級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員,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到一線開展服務﹔啟動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縣(村)建設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外來智力支撐+縣級成果轉化中心+創新型企業+鄉鎮科技成果推廣機構+合作社+農戶”縣(村)成果轉移轉化模式﹔在全國創新性啟動科技特派隊選派工作,選派科技特派隊以374個沿邊行政村為重點,開展“全覆蓋、常在村”科技服務。
據了解,“十四五”以來,雲南省已建設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縣15個、科技創新村18個,組織實施鄉村振興產業關鍵技術集成示范項目65個。共有國家科技特派團27個、省級科技特派團84個、科技特派隊60支,累計認定科技特派員27499人、“三區”科技人才17895人。截至今年10月,全省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服務企業2007戶、服務村庄1840個、引進新品種2152項、推廣新技術2623項、組織培訓3911期、開展培訓12.9萬余人次,科技人才落地、科技成果落地、科技服務落地效果顯現。(季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