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鎮綻放“楓橋之花”

馬鈴聲聲,古道漫漫。
位於滇南的普洱市寧洱縣磨黑古鎮因鹽得名,以鹽、茶而興,507.03平方公裡的區域內,聚居著漢、哈尼、彝、傣、回等18個民族,素有“中國茶馬古道第一鎮”之稱。
多年來,寧洱縣公安局磨黑派出所立足轄區多元文化交融的特點,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思路、新模式,協同多方共融共存、共治共享,守護著2.2萬百姓的安寧,讓“楓橋之花”在這個茶馬古道小鎮上綻放。
磨黑鎮派出所民警在磨黑古鎮巡邏。磨黑鎮派出所供圖
協同共治 糾紛少了 基層治理“活”了
前不久,磨黑派出所調解了一起糾紛:村民甲在山上放的牛丟了,半年后,牛出現在了村民乙家的牛圈裡。“這是我家的牛!”“這牛是自己到我家牛群裡的,我們都養了大半年了,怎麼証明牛是你家的?”村民甲拿出了牛的照片,可半年過去,小牛已長大不少,無法與照片中的牛對應,山上沒有監控,雙方的話都無法証實。
一時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調解陷入了僵局。
此時,一同參與矛盾糾紛調解的志願調解員中,剛好有一位養牛專家。志願者根據牛的特征及生長規律判斷,這頭牛的確是村民甲丟失的,最終當事雙方達成了和解。
“矛盾糾紛調解還有志願者參與?”
“是的,這是我們2021年年底開始試行的‘1+3+N’聯調模式。”磨黑鎮副鎮長、磨黑派出所所長李亮解釋,模式中的‘1’是指以黨支部為引領,‘3’是黨建網格長、人民調解員和志願者共同調解,‘N’是吸收當事人親戚朋友或其他關系人一起參與。
李亮坦言,採用這樣的調解模式,是因為在實際調解工作中發現,矛盾雙方在情緒激動時更願意聽村裡有威望的鄉賢或者親朋好友的勸解。
磨黑鎮派出所創新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搭建了“您說我聽”平台。磨黑鎮派出所供圖
總結調解經驗后,磨黑派出所將老黨員、老干部、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 、“兩代表一委員”及民族頭人吸納為志願調解員,同時搭建了“您說我聽”平台,培育“麗人調解室”工作品牌,鼓勵、支持調解員設立個人調解工作室,同時落實“以獎代補”政策,開展“金牌調解員”評選活動,廣聚優勢,讓更多群眾參與進社會治理中。
多元化解、綜合治理,2021年以來,磨黑鎮治安類矛盾糾紛逐年下降,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
除了志願調解員,磨黑鎮派出所還組建了“五能”志願隊。這支志願隊可不一般——“聽曲能跳、政策能講、開口能調、遇亂能治、群眾能找”,在社區巡邏防控、交通勸導、街道清掃等許多地方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從最初的5支隊伍,發展到如今的16支584人,“五能”志願隊的壯大也讓大家事大家辦、積極參與社區治理逐漸成為當地共識。“有時候,鎮上要舉辦一些活動,需要志願者的幫助,在社區群裡說一聲,很多志願者就主動報名了。”李亮說。
激活社會治理的最小細胞,共同參與社區治理與平安建設,多方協同共治下,磨黑鎮的糾紛少了,基層治理也“活”了。
服務前移 便利多了 群眾跑腿少了
拿到戶口時,譚福元差點就哭了,不敢耽擱的他立馬就去補繳了社保,今年9月就年滿60歲的譚福元打算好好享受退休生活。
原籍湖南的譚福元在磨黑鎮居住了三十多年,幾個月前,由於政策變動,一直異地繳納社保的他需要把戶口遷入普洱本地,才能繼續繳納社保。但因居住的房屋沒有房產証,一直無法落戶。一時間,需要在60歲前辦理完社保補交手續的譚福元急得焦頭爛額。
接到求助后,磨黑派出所民警一起幫想解決辦法,同時多次前往普洱市思茅區幫譚福元咨詢各項辦理流程。最終,在磨黑派出所民警的陪同下,譚福元以租房落戶的形式,趕在60歲前辦理了普洱市思茅區的戶口。
群眾利益無小事是磨黑派出所一直以來秉承的宗旨。
推出“5個工作日+1天周末+多種方式”的錯時延時服務舉措,線上做強“一網通辦”“跨省通辦”等業務及網絡咨詢、預約服務,線下做優“一窗通辦”、趕集日、開會日進村集中辦理服務……磨黑派出所採用多種方式解決群眾及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做實主動警務服務。
為便利群眾,磨黑派出所還引資建成普洱市首家摩托車移動智能化考場、建設機動車檢測站,同時設立“警醫郵保”便民服務站,讓群眾辦理摩托車駕照考試、檢車、體檢、車牌郵寄、保險購買等事項時不用再跑縣城,鎮內就能全部解決。
“警醫郵保”便民服務站讓磨黑鎮居民不用跑縣城,在鎮內就能辦理多項事務。磨黑鎮派出所供圖
“前移窗口,服務上門也是磨黑派出所搭建‘警民連心’橋梁紐帶中的一大重點。”李亮介紹,磨黑派出所以“社區民警+志願服務隊伍”為主體,將入戶走訪、法律宣傳、信息採集、戶政業務辦理等日常工作“裝”進背包,走村入寨,為不便利的群眾提供上門服務。
2021年以來,磨黑派出所累計為群眾辦理戶籍、車駕管等業務5979筆,為群眾提供咨詢服務25000余次,多輪次組織上門辦証,服務“老弱病殘”特殊人員516人次。在各項創新舉措及扎實的工作下,磨黑派出所先后獲得公安部“一級派出所”、省級“規范化建設示范黨支部”、省級“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集體三等功”等22項榮譽。
如今,磨黑古鎮內的鹽井依舊涌著鹵水,茶馬古道上的青石板愈加光滑,古道旁的大樹年復一年郁郁蔥蔥,而磨黑鎮派出所的“楓橋故事”也將在茶馬古鎮繼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