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行生態大理 濕地如玉秀美

洱海濕地
羅時江濕地鮮花盛放
2021年大理州濕地面積為67112.31公頃
省級重要濕地27956.66公頃
一般濕地24623.37公頃
全州濕地受保護面積44373.51公頃
自然濕地保護率67.66%
近日,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羅時江濕地被認定為省級重要濕地,列入雲南省省級重要濕地名錄。
近年來,大理州堅持生態優先、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認定,將全州濕地資源保護和利用納入法律法規框架內,逐步建立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和濕地管控長效機制,劃定保護紅線,不斷健全濕地分級管理體系,科學規范促進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大理州通過提供資金保障,加強省級重要濕地標樁立界工作,明確濕地邊界和執法范圍,嚴厲打擊破壞濕地的違法行為。每年組織開展“世界濕地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宣傳月等濕地保護宣傳活動,讓廣大群眾深入了解濕地的功能作用,激發大家尊重自然、熱愛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熱情,關注和支持濕地保護工作。以洱源西湖國家濕地公園、鶴慶東草海國家濕地公園,洱海、茈碧湖、劍湖、上滄海等省級重要濕地為重點,大理州實施了水污染治理、退耕還林、退化濕地恢復、水源地保護、農村面源污染整治、庫塘濕地生態修復、小流域治理等項目,全州濕地保護管理力度不斷加大,生態功能退化的趨勢逐步得到遏制。濕地在物種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生態服務功能得到了較好體現。由於濕地保護成效顯著,國內外科研機構、友好城市多次到大理州考察交流學習“大理經驗”。2016年,全國長江網絡年會在大理召開,以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年會為載體,各參會代表就長江流域濕地保護進行廣泛交流、深入探討,最終達成共識,共同發表《聚焦高原濕地 攜手長江大保護——大理宣言》。
《雲南省2021年濕地資源監測報告》顯示,2021年大理州濕地面積為67112.31公頃,比2012年增加7473.17公頃。全州12個縣(市)均已認定完成並公布了第一批一般濕地名錄,共認定濕地面積52580.03公頃,其中省級重要濕地27956.66公頃,一般濕地24623.37公頃,認定面積佔全州濕地總面積的78.35%。隨著各類濕地保護地的建設,全州濕地受保護面積已達到44373.51公頃,濕地保護率從2012年的48.02%上升到66.12%﹔自然濕地保護率達67.66%,超額完成了省級下達的要在“十三五”末濕地保護率達到52%的目標。
截至目前,大理州已擁有大理洱海、洱源西湖、洱源茈碧湖、劍川劍湖、鶴慶東草海、賓川上滄海、大理羅時江7處省級重要濕地。其中,大理市濕地總面積267.82平方公裡,濕地率為15.40%,濕地保護率94.13%,大理市濕地率和保護率位於全省前列。
2022年,武漢《國際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宣布,第三批國際濕地城市將於2024年開放申請。國際濕地城市是國際濕地公約組織於2015年提出的新型認証體系,是在城市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規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張“國際名片”和“金字招牌”。為促進城市發展與城鎮化過程中濕地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向世界展現大理以洱海保護為主體的生態建設成果,大理市作為雲南省唯一的“國際濕地城市”創建申報城市,正在積極啟動申報程序。(秦蒙琳/文 鄭興/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