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布萊恩·林登——

從“老外”到“老鄉”(海客話中國)

本報記者 黃敬惟
2023年06月07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布萊恩·林登在“喜林苑”旁的稻田中。

  林登的回憶錄《尋鄉中國:林登的故事》書影。

  2009年,喜洲“英語角”的第一堂課。

  美國人布萊恩·林登是旅行家、企業家、作家。1984年,林登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孤身一人來到中國,求學、游歷、拍電影、當老師、做記者……2004年,他與家人一起定居雲南,並辦起了文化旅游與國際教育相結合的“喜林苑”品牌。林登深入參與到中國鄉村的發展之中,並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讓更多外國人了解真正的中國。

  去年,林登的回憶錄《尋鄉中國:林登的故事》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林登與中國的緣分已持續了30多年,他與家人一起見証了中國的發展。

  留學中國是人生的新起點

  林登是土生土長的美國芝加哥人。受限於家庭條件,他從15歲起就要每周工作40個小時來養活自己,從小干過油漆匠、加油站臨時工、球童、家具修理工、售貨員等工作,靠著半工半讀才勉強讀完社區大學和夜校。

  在1983年的一個寒冷秋日,林登前往芝加哥大學一位教授家中,准備開始一天的工作——洗地毯。這位教授剛從中國回來,他遞給林登一面中國國旗,請林登幫忙插到地圖上的北京。但林登感到尷尬的是,自己隻知道北京在亞洲,不太清楚具體位置。

  教授的第一反應是難以置信,接著請林登喝了一杯茶,給林登講述關於中國的故事。林登聽得入了迷。“你想一輩子都清潔地毯嗎?”教授突然問。林登否認,同時又有些沮喪。由於家境拮據,林登家中從無任何旅行話題,更何況是出國這樣一筆巨大的開銷。一直在為生計發愁的林登,並沒有太多時間思考遠方。

  然而一個月后,林登在夜校裡看到一張展板,上面布滿了各國的招生廣告。絕大多數廣告是彩色的,圖片也很豐富,唯有一張海報顏色黑白、沒有圖,上面隻有簡單幾個字:留學中國——提供獎學金。

  林登撥通了中國大使館的電話並遞交了申請表。幾個月后,並沒有抱太大希望的林登收到了回復——他拿到了中國教育部提供的獎學金。林登感到難以置信:“為何是我?你們確定選對了人嗎?”

  對方回答:“布萊恩,我們選擇你,是因為你是一個勞動者,你可以從這個機會中獲益最多。你的申請書感動了使館的每個人。我們願意給你一個機會,一個新的起點。”

  回望這段人生經歷,林登感動不已,認為這是自己得到的最貴重的禮物。

  扎根雲南千年古鎮

  1984年,林登來到中國求學。在此期間,他學習中文,主演了電影《他從大洋彼岸來》,還做過攝影記者。在北京期間,中國人對外國文化的開放態度給林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憶自己為北京協和醫學院的醫生和學生們上英語課的經歷:“課余時間,我會給他們播放美國電影,吸引了很多人,教室外經常擠滿了人。”

  留學期間,林登還邂逅了自己的一生摯愛瑾妮。他們都痴迷於中國傳統文化與建筑,這也是他們最常聊起的話題。在林登看來,這個國家和這裡的人民,是他和瑾妮友誼和愛情的源泉。

  之后,林登前往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與瑾妮先后游歷了全球上百個國家,同時也持續關注著中國文化。

  林登發現,外國人對中國的了解非常少,“很多外國人隻對中餐、武術、熊貓有印象,或者了解一點皮毛”。

  2004年,兩人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賣掉美國的房子,帶著孩子來到中國定居。“中國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對中國始終懷著感恩的心,希望能為中國做點什麼。”林登說。

  他們希望找一座中國傳統的老宅子,修繕保護之后,作為中外文化交流基地。為了這個目標,一家人在中國游歷了兩年,從四川康定到浙江烏鎮,從廣東開平到甘肅夏河,最后在雲南大理的喜洲古鎮停下了腳步。

  喜洲古鎮是一座千年白族古鎮,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明、清、民國時期的建筑群。白族“三滴水”門樓、“三坊一照壁”建筑形制,雕梁畫棟、飛檐斗拱……在一片金色水稻田前,他們尋到了一處“三坊一照壁”的白族典型建筑,這裡原是喜洲富商楊品相的家宅,2001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林登接手時,這座古老宅院已經年久失修。在與當地政府的合作下,林登花了兩年時間將它精心修復,修舊如舊,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本鮮明的白族傳統建筑風格。2008年,修繕一新的老宅正式對外開放,林登將其命名為“喜林苑”。

  林登有著一張典型的外國面孔,他身材高大、鼻梁高挺、金發碧眼,但同時卻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如今,他扎根在喜洲古鎮,致力於保護和修復文化遺產。初到中國時,林登是個“老外”,如今,村民們都喊他“老鄉”或者“林村長”,他對古建筑保護、傳統文化推廣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

  林登並未將目光僅僅局限在一座古宅,而是關注整個村庄。他認為村民們必須參與進來,這才是項目發展的重點。他希望人們能在此體驗生動有趣的文化生活,比如做扎染、做喜洲粑粑、參加豐收節……

  同時,他還帶著自己的孩子們,為村裡免費開設了“英語角”。每周六晚,村裡的孩子們圍坐在小鎮公園的乒乓球桌旁,學習英語詞匯,不少人的父母、祖父母也會前來旁聽。令林登難忘的是,他們還曾為整個村庄舉辦過一場音樂會。“英語角”的孩子們學會了3首英文歌曲,在1000多人面前進行了合唱演出。“我還能記起他們帶著毛茸茸的聖誕帽,盡可能大聲唱著《鈴兒響叮當》的模樣。”林登說。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喜林苑”佔地1800多平方米,卻隻有16間客房,更多空間被用作主題餐廳、咖啡廳、圖書室、健身房等。林登解釋說:“我們想要創造更多的公共空間,讓客人在一起交流,而不是待在各自房間裡。”帶著客人逛喜洲古鎮早市,學習制作喜洲粑粑,到蒼山茶園和茶農一起採茶,或者親手做一幅扎染作品……林登喜歡帶著客人一起體驗當地的鄉土文化。

  “把喜林苑做成連鎖酒店不是我們的目的。”林登表示,如果只是為了賺錢,可以把喜林苑的房價提高,也可以增加客房,但他沒有這樣做。“我們的初心就是搭建文化橋梁、促進中外交流,讓更多外國人感受中國魅力。”

  在中國生活的這些年,林登目睹了城市與鄉村的飛速變化,成為許多變化的參與者,他將這些年的所見所聞集結成書《尋鄉中國:林登的故事》。

  在這本回憶錄中,他詳述30多年來中國如何改變了他的人生,生動地展示著他個人對中國探索、認知、融入的過程以及其間的情感變化。書中還收錄50余幅攝影紀實作品,林登用鏡頭帶讀者回眸中國時代變遷中的美好瞬間。

  “這是一封寫給中國的‘情書’。”林登說,這封“情書”獻給每天都在改變和激勵他的中國文化。

  林登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外國人35年人生經歷的故事,他的經歷提供了一個觀察中國發展的入口,他對中國的理解是一個感知中國文化的切面。他希望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讓更多的人認識一個真實、充滿魅力的中國。

  (本文配圖由中信出版集團提供)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