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查研究”中書寫“群眾滿意”答卷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是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我們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保障。把學和做結合起來,自覺將黨的創新理論應用到改進工作方法、作風中,對照最高標准,查找短板弱項,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穩中求進,躬身前行,讓主題教育落地穩、扎根深、見實效。
培養與群眾的深厚感情,保持黨同各族群眾的血肉聯系,在實踐中增強服務群眾本領,在服務基層中提高工作水平,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離不開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用理論學習助推地區高質量發展,讓主題教育實現其應有的意義和價值,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更要抓住不放,主動作為,讓人民群眾的心聲成為我們開展工作的標尺,唯有如此,人民群眾才會認可,才會給我們打出高分。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誠心實意地傾聽群眾的心聲,心甘情願地接受群眾的批評,以群眾滿意作為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准,就是要我們共產黨人認真走好群眾路線,一切從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出發,時刻把群眾裝在心裡,把沉積已久的“難點”梳理出來,解決群眾困難,在精准推進上下實功、在精准落地上見實效。
人民群眾永遠是真正的“主考官”,須經得起人民群眾的考核。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力量的源泉,走深走實群眾路線,著力提高調查研究能力,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在主題教育中做好全面“精神體檢”,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解放思想,勇於擔當,敢為人先,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化改革開放,引領創新驅動,不斷增強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把思想上的力量轉化為行動上的力量,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交出一份讓人民打滿分的考卷。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實實在在的價值追求。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來的,全體黨員干部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線,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人民,回應人民期盼。在找准切入點、提高精准度、確保實效性上精准發力,把“家底”摸清摸透、摸准摸實,謀劃致富之策。
風生水起才知雲高天淡,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中,我們要串“百家門”、聽“百家聲”、知“百家事”,做到“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群眾,才能扛起繼往開來的責任,勇敢地向前邁進,奔向夢想的終點。(李躍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