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雲南廣南:走穩“仙草路” 開出“致富花”

2023年04月23日10:5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文山4月23日電 近年來,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以黨建為引領,依托六郎城千年歷史文化底蘊及優質旅游資源優勢,大力實施“中華仙草·廣南石斛”品牌戰略,按照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精端的“一村一品”發展思路,著力規劃打造“六郎城·仙草秘境”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依托鐵皮石斛延伸拓展“康養+”產業鏈,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做大做強群眾增收致富“共同體”。

基地種植

基地種植。廣南縣委組織部供圖

村企共建,匯聚石斛產業“源動能”

引進廣南縣凌埡原生鐵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支部聯建放大組織優勢,發揮黨組織橋梁紐帶作用,實施村黨小組與公司、合作社黨支部聯建,做到黨員共培共管、黨建資源共享共用、組織生活聯創共辦,不斷提升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吸納年輕有為、文化水平高、帶動致富能力強的人才到黨員隊伍中,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中積極開展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服務”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展全域旅游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廣南縣委基層黨建辦主任徐麗芳介紹:“我們依托六郎城優勢文旅資源,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流轉山林3500畝,種植仿野生鐵皮石斛2000余畝打造鄉村振興三產融合示范點,帶動村內群眾發展民宿、餐飲等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輻射帶動楊柳井鄉、舊莫鄉、五珠鄉等4個鄉鎮的1331戶農戶共同致富增收,增加村集體經濟收益150余萬元,實現戶均收入2萬元以上。”

石斛選種種植1-(1)

石斛選種種植。廣南縣委組織部供圖

技能共培,引育本土人才“蓄水池”

廣南縣凌埡原生鐵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藝暢說道:“我們經常性地組織開展石斛技能培訓活動,在村級活動室搭建技能共享平台,構建了‘石斛種植技術+西楓斗加工技能+石斛系列產品加工’立體技能知識共享體系,定期邀請行業專家開設‘石斛講堂’,不斷提高村民群眾石斛產業技能水平。”

廣南縣充分發揮黨組織功能,積極培育“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新型農民人才,將致富帶頭人、科技創新人才送入車間,學習石斛飲食制品、化妝品等石斛產品的生產加工。先后邀請國家中醫藥協會石斛專委會、重慶中醫藥研究院、南京農大、文山學院等石斛栽培專家就鐵皮石斛種苗組培、繁育和有機種植、規模化種植等開展培訓,不斷提升農戶栽培管理水平,培養一批產業帶頭人和科技示范戶。2022年以來,共組織開展產學研活動、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訓班、高素質農民培訓等石斛技能培訓10余次,切實增強了農戶的就業競爭力。

石斛採收-(2)

石斛採收。廣南縣委組織部供圖

科技共賦,拓寬產業融合“新賽道”

廣南縣承借中央科技特派團的“東風”,通過積極對接南京農業大學向增旭教授和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專家為廣南縣石斛產業出謀劃策、破解難關、提質增效,有效提升了全縣鐵皮石斛產業效能和產品附加值,拓寬了跨產業融合發展渠道。

“最為關鍵的技術創新還是雲南大學研究員高江雲老師的‘鐵皮石斛真菌+種子共生直播育苗技術’,這一技術在國內尚屬於前沿技術,能夠在廣南落地也充分說明了我們得天獨厚的優勢。”廣南縣凌埡原生鐵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藝暢十分自豪。

通過將科技成果“鐵皮石斛真菌+種子共生直播育苗技術集成技術轉化為仿野生栽培科技應用,把六郎城“野生鐵皮石斛保護區”作為一個鐵皮石斛物種回歸點,相繼投放了10000袋“鐵皮石斛真菌+種子播種袋”,預計將帶來約有20萬株鐵皮石斛幼苗,近100畝的回歸種群。該技術不僅突破了仿野生栽培的技術難題,實現了鐵皮石斛的仿野生栽培成活率不高的瓶頸,降低種植成本,有助於打造喀斯特山區優勢特色林下藥材產業,利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廣南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區。廣南縣委組織部供圖

效益共享,走穩興村富民“仙草路”

廣南縣結合六郎城生態資源優勢,聚焦打好鐵皮石斛“原生態”“道地性”綠色牌,推進“產業+旅游”融合發展,把“盆景”變“風景”,著力打造涵蓋石斛養生、田園觀光、懸崖酒店、溫泉等為一體的旅游小鎮。獲批國家級AAA景區、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通過與南京農業大學鐵皮石斛研究方向專家組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專家院士工作站,研發石斛系列產品,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截至目前,已研發推出美食、護膚、養生等產品50余個,形成了訂單生產、統一銷售的模式。“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區自2022年1月1日試營業以來,共接待游客約35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約720萬元,門票、餐飲、場內營銷等綜合收入約1880萬,有效帶動了560余人的就近就業。

“這幾年來,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在村干部的帶領下,我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了。”六郎城村小組組長韋天武頗有感觸,“群眾在‘家門口’的石斛園打工,離家近,每個月還有工資領。村裡環境好了,來游玩的游客越來越多,很多人也開起了農家樂。”在這個被大家熟知的石斛村裡,村民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徐前、岑樺)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