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雲台|昆明華山:一個街道的“煙火經濟學”
從坡頭到坡腳,從日升到日落,翠湖邊115米的先生坡上演“現代版趕集”盛況,吃喝玩樂樣樣都有,男女老少個個喜歡——一場“摩登雅集”讓春城四月天的首個周末充滿文藝小確幸。先生坡上來的文林街同樣熱鬧,一場社區咖啡文化節同時舉行,無論是用鹽沙煮的土耳其咖啡,還是名聲鵲起的雲南豆,都可在這裡領略,在不同咖啡風味間穿梭流連。昆明市五華區華山街道,坐擁春城最大的“翠湖IP”,近幾年點燃了“煙火經濟學”。
汪曾祺先生在散文《翠湖心影》裡說,昆明和翠湖分不開,離開了翠湖,昆明就不成其為昆明了。又說,“翠湖是昆明的眼睛”。而翠湖邊的老住戶這幾年有個共通體會:越來越舒服,越來越好玩。別的不說,附近有 “串成項鏈”的博物館群,數十家咖啡館星羅棋布,不起眼的巷道裡寶藏著小紅書上的美食打卡點,移步換景,逛吃不累。
翠湖景象
5年前,黃麗還想象不出今天翠湖的樣子,當時她頭疼的是翠湖邊泛濫的群演隊伍和居民投訴。從小在這裡長大,黃麗大半生圍著翠湖轉,她目前是華山街道宣傳委員。“每到周末節假日,翠湖邊的廣場舞你方唱罷我登場,喇叭聲一個比一個大,東門附近還有個相親的‘地攤市場’”,黃麗回憶:“文林酒吧一條街晚上亂麻麻,白天沒多少人,大家都去新興的‘昆明廣場、1903’了。”
與昆明大部分城市綜合體、商業街區不同,華山街道的翠湖片區老舊小區多、駐地機關單位多,“一個社區的經濟產出還不如其他街道的一棟寫字樓”。不像“昆明老街”、南強街、城市綜合體等有統一的商業開發和物業,還承擔著生活服務功能,翠湖片區的業態有三多:“蒼蠅館子”多﹔文化企業多﹔矛盾也多。華山街道副主任師治說,在華山抓經濟須下“繡花功夫”,抓大絕不能放小,還不能隻抓經濟。
先生坡上的摩登雅集
拿先生坡來說,若沒有2018年的改造提升,又窄又破的巷子,怕是隻適合回憶當年走過的西南聯大諸大師們,舉辦“摩登雅集”不可想象。改造的大背景是“翠湖周邊歷史文化片區整治提升工程”,這是昆明市乃至雲南省關心的大事,但具體工作落到當時的翠湖北路社區,棘手的卻是居民的思想工作。時任社區黨支部書記趙柳青直言:被罵慘了,硬著頭皮往前頂,一次還被人給扣了。“被扣”是這麼回事:改造施工時住戶的車進不了巷子,社區給協調到附近的工地臨時停車,一住戶的車被剮蹭又和工地協商不成,就把趙書記大晚上的留在現場,“不解決不許走”。
正因為商戶嵌入住戶煙火氣濃,華山的小微經濟連著居民生活,觸點多摩擦就多,經濟工作往往轉換成了群眾工作。此處請注意,華山街道“煙火經濟學”的第一條原理來了:要搞活街區消費和經濟,就得抓好黨建和基層治理。道理不言自明,沒有社區干部的苦口婆心,沒有城管和派出所的努力,就沒有居民和商戶的“和平共處”。
其實,華山街道的亮點還包括“黨建聯盟”,“大文創”連著“大黨建”。“大黨建”把轄區駐地各單位連成一體,不管你是省級機關還是民營個體,都在街道社區的平台上共建共治共享,基層話語權有了,也被“加持、賦能”了。
文林街上的卡夫卡咖啡館開了14年,當年在咖啡館寫作業的小顧客都自己開咖啡館了。店主張穎看著文林街上的銀杏樹黃了又綠,也見証了這條街的變遷沉浮。這兩年最大的變化是啥?張穎直率作答:“這麼多年碰到街道書記登門走訪還是首次。”圓通街上剛開不久的麗芮酒店投資人干晨,也說起原街道黨委書記付敏和副主任師治來協調旁邊餐館改煙道的事,“倆人騎輛電動車來,辦完事突突突走了”。
記者在華山街道開了個企業負責人座談會,沒想到真是負責人們親自到場——他們都給街道面子。高檔餐館熙樓的總經理楊志軍說,黃麗老師到公司走訪,現場就協調解決街口的一小塊空地給公司“雲南盛”米線店顧客等位﹔疫情期間企業最困難的時候,街道社區的干部主動登門,來店裡吃碗米線給我們加油鼓勁。光大銀行錢局街支行行長荀秋金說,街道的黨建聯盟有吸引力,銀行主動把營業區的一部分建成“勞動者驛站”。干晨說,上午在五華區座談,下午就簽約,麗芮酒店在翠湖邊的店開業就盈利沒有“爬坡期”。“后來街道領導又主動來介紹投資場地,他們比我們觸角都敏感,哪裡有空房哪裡好停車,家底太熟了!”干晨說。
華山街道服務企業的高招是“領導包干+定期走訪”,所有干部經濟工作都有份,如黃麗雖是宣傳委員,熙樓正在她服務的片區。全員抓經濟分好責任區,服務的氛圍就上來了。華山街道副主任、城管中隊長袁坤說:“什麼是營商環境?城管隊員柔性執法還幫把手就是。”
翠湖邊的石屏會館
對點多面廣的小店,華山採用“商戶聯絡微信群”精准服務。張穎是黨建聯盟的組織委員,她不負眾望,張羅轄區的咖啡商戶辦了首屆“咖啡文化節”,社會人士貢獻出了組織力量。所以華山街道“煙火經濟學”的第二條定律是:營商環境精髓在於平等和包容的氛圍。
師治說,別小看街上的商戶們,好多玩的是情懷,人家本是“網紅大仙”,你不去服務交朋友,別人也不吃你那一套。他說的沒錯,比如張穎不只是卡夫卡的店主,店裡還做著咖啡豆貿易,店面只是形象和平台。再比如文林美術館的店主包理斯,作為難得的能盈利的民營美術館主理人,包理斯是個“海歸派”,用文化公司“以商養文”。包理斯從小在文林街長大,他深情告白:街道這幾年給商戶們營造了“鄰居般的親密關系”,關鍵還很包容——你看牆上那些涂鴉作品,在其他城市一般不讓畫,華山這片在“涂鴉界”挺有名的。
街道“投之以桃”,商戶“報之以梨”。文林社區成立了商戶為主的自治組織“非常文林”,大家走訪慰問街坊老人,時不時做公益,讓“文士如林”的地方更溫情。如今想加入“非常文林”的商戶有標准有考察期,表現出“利他、公共”意識是前提。“摩登雅集”主理人陳雲龍近兩年又把公司搬回了文林街,他說:“翠湖邊的街區不僅是共建共治共享,關鍵還有共情。”“摩登雅集”舉辦時,住在樓上的居民會在陽台上拉小提琴,白頭發的華僑機工后人帶著口琴從家中來到街邊咖啡店,吹奏起《我和我的祖國》,引得大家駐足哼唱,隔壁桌的年輕人還買了杯咖啡放到老爺爺桌上。華山街道年輕的主任田靜說,光靠街道和社區干部不夠,“煙火經濟”繁榮得靠大家努力,“擴大朋友圈”是我們現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有效做法。
摩登雅集上的社區老人
隻說華山街道像大家庭並不全面,關鍵是對消費者吸引力強——華山“煙火經濟學”第三原理:沒有“含新量”,就難有“含金量”。順應場景消費、分享經濟的新潮流,以大文創帶來大流量,古老的翠湖日益年輕新潮,也日益休閑舒適。
來自楚雄大姚的彝族人陳雲龍做“摩登雅集”風生水起。從去年開始,先生坡連續舉辦了5期摩登雅集,成為年輕消費者、外來游客熱捧的文化社交空間和旅游目的地。首期雅集兩天便引來6萬多人流,有幾期過於火爆還要限流。陳雲龍介紹,“摩登雅集”將文化活動、品牌展示、美食品鑒、即興表演等元素與休閑娛樂結合,呈現豐富多元的消費經濟新形態。
再以文林街為例,當年因為臨近高校區外國留學生多,培育出響當當的“酒吧一條街”。但文林街學校多住戶也多,酒吧調性不合,居民經常半夜投訴。后來高校大都搬去呈貢大學城,文林街冷落了下來,疫情更是雪上加霜。五華區華山街道因勢利導,把文林街逐漸變成安靜的“咖啡一條街”,變成學生可以寫作業的地方。開了19年薩爾瓦多西餐廳的美國人克裡斯觀察:“這幾年年輕人又回來了,一家人散步逛文林街的也多了。”
其實,熱鬧並非翠湖的最高追求,自然和舒服才是,華山街道的“繡花功夫”體現在城市的建管細節。如天君殿巷原本單調的紅磚高牆,展示起美術作品,變成了“巷巷美術館”。張穎自掏腰包六萬塊,把卡夫卡咖啡館旁的民強巷也打造成“巷巷美術館”二館,還打撈出當年汪曾祺先生在此生活學習的典故。文林街腳的橡皮書店,不僅用童話般的裝飾和個性圖書征服了讀者,還在門口小廣場辦圖書漂流角,放映公益電影。開放街區隨時隨地供人游憩,無數生活細節足以裝滿游客微信朋友圈,環境提升和文化注入,讓民生煙火也成了傳播場景。可動可靜、老少咸宜,正是“含新量”的應有之義。
巷巷美術館
未來如何擴大“街道煙火經濟學”效應?“以‘翠湖九巷十三坡’等歷史街區為空間載體,與全省各州市和全市各縣區加強合作,培育更多優質文化消費空間,展示各地傳統民族文化,推動發展服務大局”,華山街道黨工委書記吳波說道。
今后的翠湖片區如何建設?昆明市已定下目標:打造為全國知名的文化旅游融合標杆。或許這“新標杆”內涵也在“煙火經濟學”裡:文創突破帶動,卻不只是經濟和生意,還有包容的環境和“鄰裡關系”。一聯以蔽之:市井經濟生機旺,煙火日子情味濃。
注:視頻資料和圖片由五華區委宣傳部和華山街道提供,專此致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