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推動更多資源向基層傾斜,提升治理能力

社區干部怎樣服務到位(干部狀態新觀察)

本報記者 楊文明
2023年02月14日08: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社區干部怎樣服務到位(干部狀態新觀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和改進社區工作,推動更多資源向社區傾斜,讓老百姓體會到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

雲南省全面加強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大基層資源的精准投放力度,既投入資金資源,也配強社區干部,傾聽群眾意見,匯聚多方合力,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記者曾先后4次探訪昆明市鳳凰山社區,呈現社區干部用好各類資源、提升服務水平的生動實踐。

——編 者

隻有600多戶居民的磚瓦廠小區,一場大掃除清理出80多噸垃圾﹔一個5萬多人的大社區,辦場活動卻隻有5個人參加……矛盾多、資金少﹔攤子大、組織小﹔距離遠、夠不著,曾經的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金馬街道鳳凰山社區面臨著不少治理難題。

可短短3年,這個包括老舊小區、公租房小區、商品房小區的典型社區卻一改舊貌、煥然一新:長期失管的磚瓦廠小區引入物業,建起老年食堂,老舊小區改造也正有序進行﹔現在社區組織活動,錢不用多花,居民參與度卻越來越高了……

近日,記者探訪鳳凰山社區,探尋“鳳凰涅槃”背后的密碼,看社區干部如何調度好、使用好各類資源。

怎麼改造老舊小區?

既要有資金支持,更要有群眾基礎,摸清需求、一戶一策改起來

一年不見,鳳凰山社區居委會主任魏立寧比過去更忙碌了。市裡投入2700萬元,最近,磚瓦廠小區正在進行舊改。簡單寒暄后,魏立寧帶記者直奔磚瓦廠小區。“拆違建、改造外立面,全是難啃的‘硬骨頭’。”魏立寧說。

磚瓦廠小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最初的十幾棟紅磚房作為職工宿舍,連廚房都沒建﹔不少一樓住戶無奈搭起違建,才勉強夠住﹔上廁所得去公廁,洗浴得去澡堂,老年人上樓都吃力,如廁成了大問題。公共環境也不好,路旁堆滿雜物,灌木叢挂著垃圾。天一晒,熱烘烘的臭﹔風一吹,都是灰。

2021年,剛上任的魏立寧轉完1.2平方公裡的轄區,認定當務之急是解決磚瓦廠小區“臟亂差”問題。

社區人手不夠,就組織黨員干部、志願者上百人整整清掃了3天,從磚瓦廠小區清出80多噸垃圾,動用了鏟車才清理完。魏立寧還沒來得及高興,一周后再去看,原來堆垃圾的空地,又堆滿了垃圾﹔旁邊就是垃圾桶,可有些居民還是習慣了隨手丟。

“咱小區排水不暢,一場雨后,小區裡便污水橫流﹔加上到處都是雜草堆,居民自然覺得扔點垃圾也無所謂。”老住戶許麗芬一席話,讓魏立寧明白了症結所在:要改變垃圾遍地,既要改變居民生活習慣,又要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基礎設施怎麼補齊?不僅要有人,還要有資金支持。2019年至2021年,昆明市啟動了73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磚瓦廠小區成為被改造對象之一。2700萬元項目經費,讓魏立寧看到了徹底解決磚瓦廠小區問題的希望。

怎麼改,跟群眾商量著辦。為了摸清住戶需求,魏立寧和社區干部跑了一周,遍訪600多戶,結果九成住戶表示同意﹔改造后引入物業公司涉及收費,又跑了一周,八成住戶同意。去年3月,改造正式啟動。

同意歸同意,但涉及自家利益,又冒出其他問題:要打通消防通道,必須拆掉煤棚等違建,可騰退沒產權証的煤棚,住戶要補償﹔拆除違建,住戶反問“做飯去哪”﹔一樓住戶抱怨下雨污水四溢,高層住戶又反映房間沒廁所不方便。

好在兩輪上門,社區干部與住戶都已互相熟悉,經過商討定下“解題”思路:遇到問題要講究解決方法,嘴上勸不動,就先做示范﹔黨員干部帶頭拆,做出樣本讓群眾先看看﹔充分尊重群眾意見,一戶一策改造廁所、淋浴間。

換管道、修涼亭,拆煤棚、建食堂,消防通道打通,地下管網逐漸改造,新大門、新球場,小區已經大變樣。

怎麼優化社區服務?

選優配強干部隊伍,不坐等問題上門,主動發現群眾痛點

許麗芬不知道的是,為了引入物業公司,社區干部可沒少動腦筋。為了贏得群眾對改造的支持,物業費定得很低,幾家物業公司一聽報價都不願意來。

無奈之下,魏立寧隻能上門拜訪轄區內商品房小區的物業公司。臨行前,他先給物業公司設計了一套解決方案:工程設備、綠化養護可以“一套班子”,人工成本能省下不少﹔小區空地劃定停車位,收益歸物業公司﹔如果還不夠,社區再向街道爭取一部分資金補助,確保物業公司運營。

在磚瓦廠小區採訪,記者幾乎走一段就要停一停。兩次遍訪、時不時到小區召開居民代表會議,魏立寧早已經成了磚瓦廠小區居民的老熟人,經常被拉住交談。小區裡哪家有幾口人,家裡情況如何,魏立寧都能說個大概。

“設立鳳凰山社區,本身就是對基層治理的投入。”金馬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郭代玉說:“鳳凰山地處城郊,相關區域以前由方旺社區與十裡社區協同管理。城市化人口集聚,管理服務事項成倍增長,通過新設立社區,有助於更好地整合資源,為群眾提供服務。”

伴隨新社區成立,鳳凰山社區干部隊伍也不斷優化。“以往一提社區干部,大家想到的是年齡大一些的,可是我們社區班子平均年齡才28歲!”鳳凰山社區黨委書記錢洪嬌說。經過2021年社區兩委換屆,班子成員均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為社區治理儲備了人才。

目前,雲南省為社區配備專職工作人員3.78萬人,持續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專業化。以鳳凰山社區為例,既有像魏立寧這樣扎根社區的干部,也有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用才未必要硬留才。”魏立寧認為:“一定的流動性有助於吸引優秀人才源源不斷進入社區,保持社區治理的活力。”

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改變。群眾找社區干部,多半是要辦手續。魏立寧說:“別總想著怎麼管理,先想想怎麼更好服務,幫群眾解決難題。”為了方便群眾辦理業務,鳳凰山社區“一個大廳”變成了“多個服務點”,社區將為民服務大廳的便民服務事項辦理下沉到6個網格中,居民在本小區既能辦理醫保、社保、低保、老年証等事項,又能辦理物業服務事項,實現了“隻找一個人,能辦很多事”,基本做到“首問辦結”,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能坐等問題上門,主動發現群眾痛點,才能走進群眾心裡。”錢洪嬌說。針對轄區年輕人多、流動性大的特點,社區為上班族提供周末及法定節假日的“定制服務”。為了便利群眾反映問題,社區建了大大小小十幾個群,生怕不能及時掌握群眾訴求。魏立寧說:“群眾在微信群裡投訴,多半是有亟待解決的問題,可得好好處理。”

怎麼發動群眾參與?

關注不同需求,從服務“一老一小”抓起,鼓勵開展志願活動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哪件事都不好辦,可錢洪嬌並沒有愁容滿面。“再難也沒有社區成立之初難。”錢洪嬌說:“鳳凰山社區挂牌之初,看著滿大街的人,卻不知道‘群眾在哪’。”

錢洪嬌明白,單靠18個社區干部,肯定沒法服務好社區5萬多居民。做好社區治理,可不僅是辦好手續。一個社區好不好,能不能組織、發動群眾參與是關鍵。

最先關注的是老年人。“對社區來說,最容易做工作的其實是老年人,他們退休后有大把時間。”遇到社區舞蹈隊的居民,錢洪嬌主動上前介紹:“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有室內場地,不怕刮風下雨,還配備了鏡子。”從最初半信半疑的嘗試,到如今的周周不落,鳳凰山社區現在有18支老年文藝團體免費在黨群服務中心“駐訓”。

年輕人工作日要上班,但下班后、周末假期有可能參與社區活動。而對不少家庭來說,陪伴孩子是工作之外最主要的活動。

鳳凰山社區兒童娛樂設施少、教育培訓機構少,錢洪嬌找來志願者,利用周末時間開設繪本課。做了一圈宣傳,沒成想第一堂課大人加孩子一共才5個人。

錢洪嬌沒氣餒,跟孩子聊、看社區圖書角,最皺巴的繪本優先講,不斷吸引孩子。“寶媽”群體私下都有圈子,很快周末免費繪本課就成了社區招牌活動。后來,報名人數太多需要預約,社區趁勢出台新規:家長參與社區活動換取志願服務積分,可以優先報名。

“陪一個孩子也是陪,陪大家的孩子也是陪。”家長孟飛艷是社區手工課的老師﹔帶著自家小朋友體驗過幾次的居民王華雲,也成了手工課教學的主力。

整理社區圖書館圖書、進行社區大掃除、開展文藝活動、開表彰大會……“社區是居民的社區。要想讓社區暖起來,關鍵還是讓更多社區群眾參與進來。”錢洪嬌提出的“以服務換服務”機制,點燃了小區居民志願服務的熱情。在鳳凰山社區,往往一條志願服務信息發到微信群,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志願者招募。社區做人口普查,招募志願者,一下子報了130多人。

“做好社區工作,關鍵是抓住‘一老一小’。”魏立寧說。通過在廣場舞場地挖掘退休文藝骨干,在周末開設親子閱讀班、兒童興趣班,社區找到了群眾。“一年少說也要辦上百場活動,參與人次過萬!”說這話時,魏立寧眼神裡透著自豪。

不過,年輕人的參與意願同樣不能低估。金馬街道“金小馬”志願服務隊鳳凰山分隊志願者張鵬程說:“閑暇時間,自己也想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年輕人更看重志願服務背后的社交體驗。”

怎麼解決急難愁盼?

開好黨組織聯席會,充分調動轄區單位資源,多方聯動辦實事

跑完磚瓦廠小區,魏立寧馬不停蹄趕回社區居委會。咋這麼急?“還有黨組織聯席會,收集、解決問題。”魏立寧說。

“放學時間,學校門口太堵。不知道派出所能否加強疏導?”鳳凰山社區范圍內的雲大附中星耀喻昭學校副校長李鵬飛說。

“我們幫忙聯系下交警,但實話實說,很可能缺人。”涼亭派出所民警楊志昆說。所裡也知道學校門口擁堵,但警力不足,難以調配也是事實。

會場短暫沉默,錢洪嬌打破僵局:“能否將學校后面那條市政道路,劃作接送孩子車輛的臨時停車區?”略一思索,楊志昆點頭:“我們聯合交警,開展一次現場協調整治。”至於人力,錢洪嬌看向李鵬飛:“學校是否可以發動家長擔任志願者?社區也組織志願者,共同做好交通疏導。”

在鳳凰山社區,每隔兩個月就會召集一次這樣的聯席會。學校、派出所、物業公司等轄區單位黨組織一道匯集問題、商量解決對策。

去年年初,61歲的社區居民李英找到社區,反映從小區到地鐵站得走40分鐘,希望社區能夠爭取開行公交。

魏立寧實地走了一圈,發現雖然最近的地鐵站到社區直線距離隻有1公裡,但真走起來卻要2.5公裡。因為中間還橫亙著高速路,騎車甚至超過4公裡,年輕人上班不便,老年人進城更難。

隨后,社區開展線上線下同步問卷,收集關於乘車地點、公交專線服務時間段、收費標准相關的意見,終於開通了公交專用線。消息發到社區居民微信群,贏得一片點贊。

“出去”的問題解決了,“回來”的問題也不少。“200米的路程我們得花20分鐘。”轄區不少市政路尚未移交,管理不規范,車輛亂停亂放,硬生生將本就不寬的馬路堵成了單車道。為此,鳳凰山社區通過聯動機制,協調交警、城管和附近物業公司等相關單位現場解決。交警協調、物業出資,配建了隔離欄。

雲南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同志介紹,目前,黨組織聯席會、“社區吹哨、部門報到”、“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等做法,已經成為雲南省推動資源向社區傾斜、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工作機制。

雲南各地成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領導協調機制,街道全部成立“黨建聯盟”,全省1.52萬個單位黨組織和57.83萬名在職黨員下沉社區。雲南省持續將人財物權等資源向社區下沉,多級聯動為基層治理賦能。其中,社區運轉經費按照每年不低於10萬元標准保障,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按照省會城市駐地社區不低於30萬元、州(市)駐地社區不低於20萬元、區(市、縣)社區不低於10萬元標准保障,推動各地建設黨群服務中心2086個。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14日   第 11 版)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