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我們是亞洲象監測員”

人民網記者 程浩
2022年10月30日08:40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2021年,雲南一群亞洲象的北上南歸之旅備受關注,亞洲象監測員這一職業也頻繁進入人們視線。近日記者來到亞洲象棲息地之一的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看這裡的監測員們如何為守護自然生態、維護生物多樣性而不遺余力。

他們也有共同的願望:人象平安,人象和諧。

出沒在竹山村的亞洲象。王思崎攝

出沒在竹山村的亞洲象。王思崎攝

“不管刮風下雨,下刀子也要去”

寧洱縣勐先鎮竹山村與同屬普洱市的江城縣康平鎮大樹腳村中間隔著條半箐河,水流不湍急,寬處十來米,兩邊是茂密林子。根據記錄,這幾年都有野象從江城渡河來到竹山村,特別是隨著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野象“造訪”更頻繁了,基本每月都有活動軌跡。

自打出現野象后,村裡就把護林員拉攏到一塊,組建了一支由7人組成的亞洲象監測隊伍。野象出沒時,7人早晨6點半吃完早點集合,帶上雨具、水杯、面包餅干等,兩三人一組,騎摩托車監測,直到下午6點多返回﹔沒有野象出沒時,他們各自巡護自己負責的林地,同時兼顧自家地裡的庄稼。

怎麼確定村子范圍內有沒有野象出沒?“村裡出沒的野象是從江城來的,那邊發現野象進入我們村后,監測人員馬上和我們聯系。我們馬上監測的同時,把信息報給村干部,讓信息盡快擴散,提醒村民不要在野象出沒的區域活動。”亞洲象監測員謝輝欽說。

起初監測時,大伙經驗不多,通過看腳印、糞便等確定野象活動軌跡。“它們腳印很大,像個盆一樣,很容易辨認。”亞洲象監測員付春形象地說。

常年與亞洲象打交道,讓付春等人心驚膽戰的事兒不少。

監測員付春和其他監測員正在林子裡尋找亞洲象蹤跡。人民網記者-程浩攝

監測員付春和其他監測員正在林子裡尋找亞洲象蹤跡。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去年4月13日中午12點半左右,他和謝輝欽到村裡的馬路塘山監測一頭獨象。“獨象正躺在斜坡上休息,林子太密,我們從旁邊過去時沒看到它,可它看到了我們,我們剛走過去,它就站起來。我們趕緊沿陡坡往下跑,跑了10多米后回頭看,發現它沒追,才放緩腳步。”回憶去年“偶遇”野象的經歷,付春仍心有余悸:“最近時離野象隻有3米左右,太害怕了!”

監測員和野象正面接觸的事兒不少。今年6月的一天上午8點多,監測員李朝才、付達強到新坡村民小組的一片山林裡監測野象,猛然看到三四米外有兩頭野象正在林子裡睡覺。兩人趕緊放輕腳步,悄悄退出林子。

“你這個不算啥,我那次更危險!”謝輝欽搶過話茬。前年10月21日上午11點左右,在秤干村民小組的大平掌公路附近,他和另一名監測員劉春林正在監測對面的一群野象,突然從背后山上沖下來另一群野象。

“猛回頭一看,大象已在我們后面三四米遠的地方,沒多想,我們趕緊連跳帶滾到路側五六米深的斜坡下。好在大象沒追,沿公路走了。人就沒那麼好運氣,手腳被斜坡下的黃泡(一種帶刺的植物)扎破不少。”謝輝欽繪聲繪色地說著。

監測員們已能熟練掌握無人機操作技術。人民網記者-程浩攝

監測員們已能熟練掌握無人機操作技術。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就是刮風下雨,下刀子也要去”

在付春看來,8年裡,驚險的故事“一籮筐都裝不下”。

去年9月5日下午4點多,勐先鎮林業和草原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思崎帶付春到山神廟村民小組的青龍山附近邊監測野象,邊教后者學無人機。兩人在一個轉彎的地方走著,突然看到幾頭野象迎面走來,距離兩人隻有五六米遠。兩人見狀趕緊分頭逃跑,付春手機掉地上都沒敢撿。好在野象追了10多米后沒再追,沿路走了。“太害怕了!”付春說。

同月的一天,危險再次“光臨”。那天,付春和另一名監測員在魚塘村民小組的一片林子裡監測野象。“我把摩托車停在路邊,估計是大象看到了摩托車,拿鼻子把摩托車卷到了五六米開外的小坡上,等我們從林子裡出來,才發現摩托車倒在坡上,后視鏡、前大燈都壞了。”他趕緊喊來其他同伴,才把摩托車從坡上抬下來。

在雲南,很多亞洲象出沒的村寨,像付春這樣的亞洲象監測員還有很多,他們多為熟悉當地環境的村民,發現野象活動軌跡后第一時間將情況以短信、微信和村寨廣播的方式告知村民,用自己的力量守護人象和諧。

隨著這些年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加上付春等監測員的努力,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雲南境內活動的亞洲象種群數量已從150頭左右增加到現在的300頭左右。

這幾年,為提升亞洲象監測力度,無人機在野象監測中的作用日趨明顯。前段時間,勐先鎮林業和草原服務中心給付春等人專門配備了無人機,監測起來方便多了,也相對安全些。

付春正在操作無人機。人民網記者-程浩攝

付春正在操作無人機。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結合無人機監測手段,普洱還探索開發了“亞洲象監測預警”App應用平台,並在全市推廣使用。在亞洲象活動頻繁的村寨口及主要路段,普洱市林草部門架設了紅外探測儀和監控攝像系統,野象通過該路段時,系統會將監測信息自動反饋給監測隊員,監測隊員會組織村民迅速撤離。

西雙版納則建立了亞洲象監測預警中心。“從監測識別大象到發出預警,隻需12秒。”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科研所工程師譚栩吉曾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說。

此外,亞洲象國家公園建設也正在穩步推進中。該國家公園將通過整合優化現有棲息地范圍,建立統一的保護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亞洲象保護和安全防范能力水平,有望於2025年成功創建。

即便科技手段在亞洲象監測中被重點應用,但人力監測仍不可或缺。在付春看來,監測野象“不好玩,隻有心驚膽戰”。“我們都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雖說監測野象每天有100元補貼,但家裡還是反對,耽誤農活不說,主要是危險。”他說。

“但這事總要有人做,不做也不行,就是刮風下雨,下刀子也要去。你說是吧?”末了,付春向記者拋出這樣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