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法治

昆明市公安局盤龍分局社區民警苑洋

把根扎在基層 把心留在社區

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
2022年10月27日08:46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今年已46歲的苑洋,再過5年就可以退休了,但他做事依然雷厲風行、風風火火。

1998年大學畢業的苑洋,有多個選擇。最終,他還是選擇了警察。入警后,先是在昆明市公安局盤龍分局巡特警大隊干了9年,之后一直是一名普通的社區民警。

用心做事——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剛到派出所,給苑洋分配管轄的社區是新迎社區。

“社區民警不好干!”雖然苑洋早有心理准備,但是“煩、亂、雜”的工作內容還是出乎他的意料。

“漏水了、吵架了、鎖壞了……經常是這件事還沒處理完,那件事又來了,天天都在為雞毛蒜皮的事來回奔波,搞得手忙腳亂。”一段時間下來,苑洋開始有點“煩”這份工作。

怎麼辦?“干一行,就得愛一行。既然選擇了,就應該堅持下來把工作干好。”在信念的支撐下,一段時間后,苑洋的工作漸漸有了起色,開始從“眉毛胡子一把抓”向“井井有條”轉變。

“小苑,干得不錯!”“苑警官,謝謝您!”苑洋的工作開始得到領導和群眾的認可,“雖然沒有什麼起眼的成績,但是能得到認可就是對我最大的鼓舞。”

如今,談及社區民警的工作時,苑洋說:“群眾工作無小事。其實,社區民警的性質就決定了我們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不求轟轟烈烈的表彰,隻求一方平安。”苑洋開始沉下心來,為老百姓排憂解難。久而久之,苑洋就成為了群眾的“知心人”。

2021年9月,苑洋管轄的社區由新迎社區調整為田園路社區。換崗那一天,新迎社區的一位老人舍不得他,就去找盤龍公安分局領導“理論”:“苑警官在我們社區十多年了,他就是我的親人,我不同意把他調走。”

誠心記錄——

隻能多記,不可少寫

到了田園路社區,如何快速做到社區情況“一口清”?“‘掃街’是第一步。”苑洋說,到了新社區首先要熟悉轄區的每條街、每道巷,轄區內有哪些單位,有哪些經營場所,他都要在社區民警工作日志本上一一記錄下來。“記得越詳細,也就越利於后期開展工作。”他說。

社區民警工作日志本是苑洋的“隨身武器”。“萬象城5棟有人養狗擾民,同物業工作人員一起上門核實情況……”“已核對文藝路40號住戶信息,情況一切正常……”翻開他的日志本,大到治安防范、家庭矛盾、鄰裡糾紛,小到開具各類証明,甚至是小區的燈泡不亮、房屋漏水,都一一有記錄。這是他為收集群眾意見、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疑難建立的“本本賬”。

“隻能多記,不可少寫”一直是苑洋的工作原則,他要求自己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落下群眾的每一件事。

走訪群眾,家裡有幾口人、有什麼困難,苑洋都了如指掌。如果是孤寡老人,他還要重點標記,時常來探望。

去年,剛到田園路社區不久,苑洋在走訪中就了解到,老舊居民區南組團、一組團、二組團,因為沒有門房門衛值守,尾隨入室盜竊、盜竊電動車等侵害群眾財產的案件時有發生。

問題記錄了,如何來解決,苑洋一直在思考。

潛心服務——

群眾滿意,工作才算到位

“門房門衛問題不解決,盜竊問題就不能根治。”通過苑洋主動協調、積極投入,最終在街道辦及社區、物業等部門的支持下,於6月中旬終於為該居民區南組團、一組團、二組團等居民區解決了門房門衛專職值守人員,並專門設置門衛保安亭。同時還安裝了科技防范監控設備,為群眾安全找到了“門道”。

“群眾意見和建議不僅要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還要把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摸清楚,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苑洋說,“群眾安全了、滿意了,我的工作才算是做到位。”

除了走訪,苑洋的20多個微信群,也是他收集民意的重要渠道。微信群裡,群眾有問,他就必有答﹔群眾有需,他就必有應。“每天都要保証微信上沒有消息提示的紅點。”苑洋說。

跟著苑洋走進社區,迎面而來的群眾都會跟他招手問好。“我看起來面相不太和藹,但是和老百姓處得還行。”他這樣調侃自己。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