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長臂猿日 走近數量不足大熊貓十分之一的它們【5】

人民網德宏10月24日電 有這樣一個種群,叫天行長臂猿——首個被中國科學家命名的猿類物種,其在我國分布范圍極其狹窄,全國種群數量不足150隻,不到大熊貓數量的十分之一,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保山市局部地區有分布。
10月24日是國際長臂猿日,本網特意整理了近年來拍攝到的天行長臂猿影像資料,和大家一起走近這個神秘的物種。
天行長臂猿在2017年1月被中國科學家范朋飛教授和團隊正式命名確定,名稱取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據了解,成年天行長臂猿身長60至90公分,伸開雙臂的長度是身高的兩倍左右,可食用的食物類型很多,有花有果有葉子,其中果子佔了50%以上的比例。成年雄性是黑色的,雌性是棕黃色的,實行一夫一妻制。小天行長臂猿約在一歲半以前,會在媽媽懷裡活動,不管是小公猿還是小母猿,小時候顏色都和媽媽相近。到六七歲時,小公猿的顏色會慢慢變成父親的顏色,小母猿會保持母親的身體顏色。另外,天行長臂猿繁殖能力較低,4到5年才能生一胎。
位於德宏州的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是天行長臂猿的主要棲息地之一。據該局工作人員介紹,經調查和確定種群結構,在德宏州的天行長臂猿種群數量在85隻左右,主要分布在盈江縣北部及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中。
近年來,雲南省內相關單位不遺余力,和老百姓一道保護好天行長臂猿,努力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據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上述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自2019年以來,該局分別天行長臂猿的主要棲息地組建並培訓了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巡護監測隊伍,對保護區內的所有天行長臂猿家庭群及獨猿開展持續動態監測。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針對天行長臂猿種群棲息地破碎化及基因交流困難的威脅,確定出盈江蘇典臘馬河東西種群交流廊道恢復和棲息地恢復示范區建設,將有序恢復天行長臂猿種群棲息地400畝,種群交流廊道3—5處。(楊文明、程浩、朱邊勇、張仁韜)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