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個舊:工業城市向綠而行

暖秋時節,步入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市北部選礦試驗示范工業園區,看不到揚起的灰塵,聞不見刺鼻的異味。一條主干道兩側,惹眼的橙色廠房整齊排列,遠處大山披著青綠,天空湛藍如洗。
個舊因錫而立、因錫而盛、因錫而名,是雲南省工業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史記載的錫業開發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漢代。本世紀初,雨天腳底帶礦渣,晴天粉塵到處飛……“世界錫都”個舊走到十字路口,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道路難以為繼。
個舊市北部選礦試驗示范工業園區一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痛定思痛,痛下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黨委政府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今年上半年,個舊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341.97億元,同比增長47.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8%。
個舊,這一轉型中的工業城市,正為工業綠色發展貢獻著“個舊經驗”,為工業城市高質量發展貢獻著“個舊智慧”。
華欣公司的廠房裡,工人正在工作。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綠色發展 企業聚沙成塔
選礦是有色金屬加工業產業鏈的前端鏈條,隻有從源頭轉型並規范,有色金屬加工業才能高質量發展。
“以前設備技術落后,廠區路難走,不管下不下雨,都要穿雨鞋……”甫一進入位於個舊市北部選礦試驗示范工業園區的個舊市華欣經貿有限公司(下稱華欣公司),給人干淨清爽之感,一落座,公司董事長潘中華就介紹起來。
這是一家民營選礦企業,由3家小的民營企業整合而成。“場地散,處理量小,丟尾率高……”談及過往,潘中華說。
2008年,個舊市被列為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城市之一,加之環境惡化,當地黨委政府決心轉型,發展新型工業。
在此背景下,2018年5月,3家小的民營企業整合成立華欣公司,在工業園區拿地,開始購置新設備,改進工藝流程,准備再啟征程。
放眼個舊,那兩年,在市委政府引導下,包括上述3家民營企業在內的全市所有364家民營選礦企業自主整合為20家企業,大伙聚沙成塔,准備全部入駐工業園區。
2021年3月,華欣公司試生產。在此前后,另外19家入園企業亦搬入污水、廢渣“零排放”的園區,並先后投產。
“搬入園區后,我們聯合科研院所改進生產工藝流程,採用重選、浮選、磁選組合的工藝和設備,強化礦物的選礦過程,丟尾率越來越低。”潘中華舉例說,採用傳統技術,尾礦中含錫比率達到0.3%,即一噸尾礦中還含有3公斤錫,用了新工藝和設備后,這個數據下降到小數點后兩位,有色金屬回收率達到90%以上,資源利用率提升了,企業效益也提升了。
資源利用率提升了,環境污染跟著減少。“再也不用穿著雨鞋進廠區了。”說這話時,潘中華不禁笑起來。
雲錫錫業分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加緊生產。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智慧智能 激發轉型活力
聚沙成塔只是開端,個舊市黨委政府引導選礦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生產方式加速變革,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
拿華欣公司來說,“政府出資400萬元,對我們流水線進行智能化改造試點。”潘中華說。
“以前測礦漿濃度,工人拎個礦漿壺,去攪拌桶打壺礦漿,稱重后做記錄,交班時給到辦公室,辦公室統計后再由技術人員對比各項指標,確定工藝好壞然后再做調整。監測pH值也一樣,要拿試紙去測,很滯后!”潘中華直言。
智能化提升后,新增的礦漿濃度計、pH值計每隔三到五秒就自動對礦漿濃度和pH值進行數據採集更新,並將數據傳遞到設備智能化平台進行分析。
“坐在辦公室哪都不去,就知道整個廠區的生產狀況。”談到智能化的管理和生產,潘中華忍不住贊嘆。
不止華欣公司,從人工作業到智能化管理,從憑經驗感覺到實時數據分析,個舊市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速度正在加快。2019年,個舊市政府與一家高新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成個舊市大數據雲計算中心,開通個舊市政務及大數據服務。依托大數據中心,近年來,個舊市積極搭建應用服務平台,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產業升級,“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正成為產業新優勢及發展新動能。
既然選礦是有色金屬加工業產業鏈的前端鏈條,那麼有色金屬加工業本身,就是產業鏈的關鍵一環。對這關鍵一環,個舊市合理布局規劃,激發工業轉型新活力。
雲南錫業股份有限公司錫業分公司(下稱雲錫錫業分公司)生產車間內,各種設備高速運轉,一塊塊錫錠整齊堆放。
雲錫錫業分公司前身為雲錫錫冶煉廠,此前位於個舊市城區,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居民住宅樓不斷向錫冶煉廠逼近。盡管工廠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標准,但仍存在安全隱患,加之位置和廠區面積制約企業發展,錫冶煉廠搬遷勢在必行。
2020年11月,更名為雲錫錫業分公司的錫冶煉搬遷升級改造項目竣工投產。走進廠區,處處干淨整潔,聞不到工業生產異味。雲錫錫業分公司經理助理袁海濱說,通過搬遷,公司產能由每年5萬噸擴大到7萬噸,佔全球年產能的四分之一。
具備較高生產能力的同時,雲錫錫業分公司的冶煉生產還具有較高的環保性、經濟性和節能性。特別在節能方面,因為有大數據支撐,可及時掌握每道工序耗能情況,並及時修正運行參數。袁海濱說,公司將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為打造節能環保產業創新集群作出積極貢獻。
個舊市鑫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干淨清爽。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產業延伸 打好綠色品牌
轉型離不開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中,個舊市打好“綠色能源牌”,拉長有色金屬產業鏈,打造循環經濟產業。
近年來,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帶動動力鋰離子電池需求上升。銅箔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重要組成材料之一,受電池市場規模快速上升帶動,鋰電銅箔需求亦保持穩步上升趨勢。
數據顯示,在我國鋰電銅箔總出貨量中,動力鋰離子電池銅箔的佔比超過50%,是最大的應用領域。從全球范圍來看,動力鋰離子電池銅箔也是上升需求最大的市場。
個舊擁有豐富的銅礦資源和先進的冶煉技術優勢,為延伸產業鏈,強化銅資源深加工及高效利用,2017年3月,通過招商引資,專注於研發、生產、銷售高檔電子銅箔的雲南惠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惠銅公司)成立。
惠銅公司生產的銅箔樣品。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惠銅公司廠房內,數條自動化設備生產線正在運行,一卷卷銅箔正裝箱打包。這裡可以生產最薄僅有4.5微米的銅箔,厚度僅是A4紙的二十分之一。
“雲錫銅業分公司就在隔壁,運輸成本極低,幾乎不用庫存,省了周轉資金﹔廠房政府建設我們出租,企業所得稅‘三免兩減半’,且這邊屬於水電,電費相對便宜……”談及選址原因,惠銅公司總監鄒迪華一一羅列。
政策優勢牽引下,2018年9月,該公司一期年產1萬噸銅箔的設備投產。2020年2月,月產量突破500噸﹔10月,月產量突破900噸……從2020年12月起,惠銅公司每月產量基本在1000噸以上。去年產量達到1.23萬噸,銷售收入突破16億元。“公司計劃到2025年,年產量達到4萬噸,進而推動個舊市乃至雲南省有色金屬產業的轉型升級。”鄒迪華說。
有色金屬加工業產業鏈要延伸,繞不開尾礦和固廢資源的綜合利用。
個舊市鑫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內,鋅錠、鋅板、鋅絲等工業材料正源源不斷從機器中“吐出”,通過包裝,運送到全國各地。
很難想象,這些材料是通過廢棄的礦渣再次提煉而成。
公司行政部長李薈同介紹,自2000年成立以來,鑫聯環保便致力於含重金屬固危廢資源化清潔利用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目前年處理固危廢達200萬噸。特別是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核心專利技術,能以鋼鐵煙塵及廢棄礦渣等含重金屬廢物為原料,提取出鋅、銦、鉛、鎘、鉍、錫、碘等多種有價元素,以及鐵精粉、還原鐵粉、元明粉等工業產品,且無廢水廢渣排放,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依托過硬技藝,該公司銷售收入逐年增長。2021年銷售收入超過14億元,實現利潤1億多元,上繳稅金6700余萬元。
優化發展中轉型、提質增效中升級、轉型升級中培育新動能……萬裡征程風正勁,個舊市政府相關領導表示,當地將持續弘揚“團結拼搏、迎難而上、敢於爭先、真抓實干”的“錫都精神”,讓個舊發展“含綠量”更高、“含金量”更足,奮力繪就新時代“世界錫都·宜居個舊”的美麗畫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