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品“雲菌”之香 謀產業之路

2022年10月12日08:03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品“雲菌”之香 謀產業之路

背景

雲南獨特的氣候及物種多樣性,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其中,香格裡拉鬆茸、麗江羊肚菌、楚雄牛肝菌等一批地理標志性產品聲名響亮,具有較強競爭力。

觀點

依托資源優勢,雲南野生食用菌產業發展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保護與發展並重?如何提升野生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潛力,將資源優勢轉變為雲南產業發展的優勢?

依托資源優勢 “雲菌”成為亮麗名片

雲南資源種類和生物量居全國之首,全省129個縣(市、區)均有野生食用菌分布,截至目前,雲南已報道的大型真菌有2700余種,佔全國的近60%,雲南常見的野生食用菌種類約450種,市場貿易種類約300種,大宗交易50多種﹔全省野生食用菌年自然產量50萬噸以上,年貿易量20萬噸以上,約佔全國野生食用菌市場份額的85%,其中“四大名菌”(鬆茸、塊菌、牛肝菌、雞油菌)佔全世界產量的一半以上、中國產量的三分之二。

長期以來,由於野生食用菌的資源稀缺性和不可復制性,市場需求旺盛,價格一直是波動中上升,基本沒有出現過滯銷問題。今年,由於氣候、雨水偏少等原因,野生食用菌出現量少價高的態勢,但依然是交易量翻番,呈現“搶貨”的火爆場面。

2007年8月26日,首次在中國召開的第五屆世界菌根食用菌大會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啟幕,讓雲南野生食用菌融入世界,一舉成名天下知。如今,“雲菌”已成為雲南高原特色農產品的一張亮麗名片。

“雲南野生食用菌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在資源種類、產量、經濟價值和飲食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雖然其有明顯的季節性高產期,但仍是一年四季均有野生食用菌鮮品銷售的唯一省份。”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遺傳與育種研究室崗位科學家、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趙永昌表示,近年來,全國性的野生菌採集食用和銷售熱潮興起,雲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以下簡稱“木水花市場”)來自全國的野生食用菌種類和貿易量逐年增加﹔林地管護適時採收面積增加,高品質野生食用菌(如鬆茸、干巴菌)產量增加明顯﹔出口量基本穩定,國內市場擴大,平均價格逐年上升。

野生食用菌已成為不可替代的高原特色產業。雲南是我國野生食用菌的最大產區,也是世界野生食用菌產品重要的來源地。據介紹,野生食用菌產業一產投入成本較低,隨著文旅產業和大健康產業的綜合協調發展,三產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短期從業人員達600萬人,長期從業人員為12萬至20萬人,食用菌企業約1000家,野生食用菌原始產值75億元至100億元,流通增加產值100億元至150億元。

近年來,鮮品電商市場快速崛起,使雲南野生食用菌產業鏈延長。鮮品電商野生食用菌銷售種類如鬆茸、鬆露、雞樅、青頭菌、雞油菌、黑虎掌等增加迅速,銷售時間長達8至10個月,范圍遍及全國各地,電商的興起使得與野生食用菌相關的倉儲、物流、包裝、分揀等專業化工種也應運而生。

樹立品牌意識 走特色高效發展之路

憑借鬆茸優產區頭銜,香格裡拉一直是業界領頭羊,也是國內最早形成新鮮鬆茸全鏈條式交易的成熟市場,其年自然生長量超過1000噸,採集量達500噸至900噸。

7月21日,由香格裡拉市建塘鎮吉迪村義思村民小組、香格裡拉市旭潤瑧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香格裡拉市祥和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和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共同實施,啟動了“一村一所二企”聯合打造吉迪村新型包山“保育擴繁”模式。據悉,將對該村6000畝鬆茸產地實施開放型包山“保育擴繁”。

“針對鬆茸至今無法實現人工培育、地域性及季節性強的特點,因地制宜發展‘林地管理,野生食用菌適時採收’,探索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合作模式,保護鬆茸資源,促進村民增收。”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秘書長劉自強在啟動儀式上介紹,新型包山“保育擴繁”模式,即村民享有包山區域內鬆茸的所有權﹔企業出資支付包山、村小組護山、科研機構科研等費用,可優先以高於市場水平的價格向村民收購優質鬆茸﹔科研機構構建一套提高鬆茸品質的科學採收標准,通過廣泛宣傳提高村民合理利用資源的意識,逐步推進鬆茸保育擴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高效利用”。

針對鬆茸出山難、保鮮期短、運輸要求高等痛點,雲南順豐與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迪慶機場深化合作,持續打造“航空+高鐵+陸運”的立體運輸模式,最大限度保障新鮮鬆茸的運輸時效與品質。目前,鬆茸從產地直飛,24小時內可到達全國60個以上主要城市,48小時內可到達全國200余個城市。

在雲南木水花市場內,前來購買各種野生菌的市民絡繹不絕。鬆茸交易專區,熙熙攘攘的買家和市民爭相詢價。“經過18年的努力,雲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已蛻變成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野生菌交易行業標杆。”昆明市食用菌產業協會會長姚遠說,野生菌無法同質化,從商家到消費者都要樹立品牌意識,品牌意味著教育、管理、市場准入、行業標准的構建等。要把好吃、健康、安全成為引導生活方式的“風向標”,共同增加產量、提高品質,才是雲南野生食用菌綠色發展的具體實踐。

建立產業標准 提升“雲菌”產業發展效能

多年來,雲南省以強勁科研支撐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以野生食用菌為主的雲南食用菌產業蓬勃發展。《雲南省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顯示:2021年全省食用菌產量75萬噸、全產業鏈產值385億元。

“野生食用菌是雲南的特色和優勢,但由於缺乏省級層面野生食用菌保護利用的法律制度,導致該產業處於農民、菌商、企業和市場‘自行鏈接’的狀態﹔目前全國及雲南的野生食用菌產業存在掠奪性開採資源、開發品種單一、以初級原料出口為主、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場核心競爭力不強等較為突出的問題。”業內專家認為:雲南要從食用菌資源大省變為產業強省的路還很長。但是,立足豐富的特色資源稟賦、良好的產業基礎、巨大的產業體量及人文環境,雲南有必要、有條件、有能力將“雲菌”打造成千億元產業。

如今,採集、銷售野生食用菌已成為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同時帶動了加工、貿易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加快雲南省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2020年11月3日出台的《雲南省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著力打造規范化、功能化交易市場,形成以昆明為中心,南華縣、易門縣、香格裡拉市、昭陽區、陸良縣為分中心的“1+5”交易市場格局,推動雲南從食用菌資源大省向產業強省轉變。

支撐這個轉變,首先是科技的力量。經過幾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雲南已成為全國野生食用菌科研和技術支撐最強的省份。中華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雲南省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雲南大學、西南林業大學、雲南農業大學雲南省熱帶作物研究所及部分州市農業科學院等院校紛紛參與其中。全省專職從事食用菌研究的科技人員150人左右。

目前,基本查清了雲南貿易野生食用菌和有毒大型真菌的物種﹔開展了野生食用菌保育和促繁研究﹔首創了野生食用菌微生態干預促繁技術,並在干巴菌、塊菌、牛肝菌、青頭菌等應用上取得良好效果……

一批特色資源馴化成功並實現商業化生產。雲南實現了金耳、暗褐網柄牛肝菌、白參、白肉靈芝、羊肚菌等馴化栽培和產業化生產,珍稀菌類栽培運用方面的研究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建議將食用菌產業單獨納入雲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加快出台省級野生菌產業發展規劃和保護利用政策,以及野生食用菌地方名錄、入食標准及產業標准等體系建設,保障雲南食用菌產業科學有序可持續發展。”20多年來一直從事食用菌研究的趙永昌表示,通過政策支撐引導,加強資源科學利用和科技成果轉化,調整產業管理機構,用全產業鏈的野生食用菌產業發展模式,提高“雲菌”走向世界的核心競爭力。(余紅)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