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雲南騰沖這十年 教育成為靚麗名片

2022年09月30日12:05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省保山市騰沖市委、市政府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大力打造“教育強市”和“教育名城”品牌,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育改革持續深化,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尊師重教氛圍日益濃厚,中高考綜合教學質量關鍵指標穩居保山市前列,全市教育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強勁態勢,教育已成為騰沖的一張靚麗名片。

初秋時節,走進騰沖市上營九年一貫制學校,一幢幢嶄新的教學樓、宿舍樓拔地而起,校園環境優美、丹桂飄香,漫步校園內,處處書聲琅琅。

在明亮整潔的教室裡,上營完小校長周紹東正在給學生上道德與法治課,這位有著30多年鄉村教育經歷的“老教師”現在上課有了全新的感覺。周紹東說:“今年3月份,我們搬到了寬敞明亮的教室,不僅同學們開心,老師們在這樣的教室裡面上課也感覺特別有精神。現在教室裡面重新配備了大屏,粉筆灰都少‘吃’很多。”

搬進嶄新的校園,這也讓同處一校的上營中學校長段培然倍感激動。“學校現在建成三層漂亮的樓房,教室寬敞明亮,多功能設施設備先進齊全。學生宿舍配備了衛生間,還裝有熱水,大大改善了學生的住宿條件。”段培然說:“運動場也鋪設了塑膠跑道,學校軟硬件設施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觀。” 

為有效改善上營中學及上營完小學辦學條件,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要求,騰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決定將上營中學及上營完小合並在上營中學原址,新建“芒棒鎮上營九年一貫制學校”,並將該項目納入騰沖市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和產業振興建設項目。該項目佔地50畝,新建中小學校舍12845平方米,同時完善相關附屬配套工程和設備購置等,項目概算總投資5658萬元。在國家開發銀行的大力支持下,項目於2022年3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建成后的學校,辦學規模達24班,可容納近千人,讓芒棒鎮教育資源和校園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滿足了上營片區約2.2萬人口的就學需求和對享受優質教育的願望。

芒棒鎮上營中學和上營完小的華麗轉身只是騰沖市優化校點布局,強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騰沖市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本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優化組織設置,實施“四心”黨建品牌創建工程,落實“三培養”機制,全市各中小學校園實現了黨的工作全覆蓋,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抓實“五育並舉”要求,確保學生全面發展﹔對標“四有好老師”要求,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協調發展各類教育,積極爭取多方支持擴大教育用地﹔強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以東山教育園區、西山壩教育園區、職教園區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學校有序推進並建成投入使用,學校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6.46%,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佔比達90.9%,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5.66%﹔著力解決義務教育“鄉村弱、城鎮擠”問題,科學布局學校,優先辦好貧困村教學點,保障農村兒童就近入學﹔堅持不懈抓實控輟保學,深入推進教育教學精細化管理﹔全面落實五項管理要求,不斷完善義務教育招生方案﹔嚴肅招生紀律,規范招生行為,全面消除“大班額”,全市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0.2%﹔推進高中向城區集中辦學,全市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0.92%﹔不斷充實高中學校教師隊伍,推進教研教改,高考質量穩步提升。

2022年,騰沖市高考實現歷史性突破,全省前50名5人﹔一本上線率27.23%﹔本科上線率70.05%﹔600分以上人數546人。十年來,騰沖市共有60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騰沖市分別於2014年、2019年獲評雲南省教育工作先進縣﹔騰一中被評為全國文明校園、雲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騰沖一職校獲評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

騰沖市教育體育局局長武靜說:“騰沖的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及可喜的成績,特別是在脫貧攻堅、改善教育設施條件,推進教育的優質均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成績斐然,中高考成績在保山乃至全省持續保持前列,學校的校舍環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老師的精神面貌、教育教學理念也有了非常大的轉變,騰沖整個的教育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站在新的征程上,騰沖教育將鼓足干勁再出發,聚焦“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階、八年爭優秀”目標,狠下決心、堅定信心、保持恆心,不斷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特色發展、職業教育提質增效,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奮力開創騰沖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武靜介紹,下一步,騰沖教育將緊緊圍繞保山市提出的“358”奮斗目標:教育發展三年要上台階,5年要做優秀,通過5到10年的發展,將騰沖變成滇西教育的高地,努力成為全省教育綜合改革的示范區,在保山乃至全省打造騰沖特色的教育樣板。圍繞著這個目標,騰沖教育未來將統籌推進教育改革以及學校的總體規劃布局調整,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學校軟硬件設施投入,加快校園信息化建設,不斷適應新時代下教育發展的需求。(李盛中、段艷華、王正蕊、林玲)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