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變風景 佤山致富忙

臨近中午,從地裡“下班”回來,62歲的佤族群眾趙紅兵坐在家門口,又開始琢磨著給自家的農家樂取個好名字。
趙紅兵家住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糯良鄉班考村班鴿自然村。該村位於滄源縣新規劃的“世界佤鄉鄉村振興示范園”項目核心地帶。
班鴿村自然村村貌。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據了解,“世界佤鄉鄉村振興示范園”規劃范圍約69平方公裡,計劃總投資25.2億元。轄區擁有古崖畫、天坑、司崗裡溶洞等自然、人文景觀,集中了滄源最優質的自然、文化資源。項目將圍繞“煙波稻浪產業區、勐來鄉村休閑區、崖畫谷探秘景區、高山產業區”四大版塊,構建“特色農業+休閑旅游產業”體系。
搶抓“世界佤鄉鄉村振興示范園”建設機遇,在各級黨委政府幫助下,班鴿村通過“黨支部+旅游開發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打造了融合山、水、林、田、湖、草、村及佤族文化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全村資源、土地等生產要素通過國有旅游公司集中流轉和經營管理,包括趙紅兵在內的村民由“農民”變“員工”,實現“地租+崗位工資”雙項收入保障。
統一規劃后,班鴿村“峽谷風光勝畫卷、田園美景似仙境”,遠近游客慕名而來。看到商機,趙紅兵開始謀劃升級家裡的農家樂。
“如何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就餐?”思索片刻后,趙紅兵有了主意:“穿著要干淨,環境要衛生,人要熱情,這就是最好的招牌。”
在班鴿村,“躍躍欲試”的不止趙紅兵。
位於世界佤鄉鄉村振興示范園核心區的糯良鄉班考村班鴿自然村。滄源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班鴿村村口,38歲的佤族婦女趙安群在家裡開了個小賣部。
此前,因為看好班鴿村鄉村振興和田園綜合體建設帶來的發展前景,在廣東電子廠裡打工的她毅然辭職回到家鄉。
“游客多的時候,一個星期就有近8000元的收入。”自小賣部開張以來,生意一天天紅火,趙安群覺得回鄉回得值。再過幾天,她在上海打臨工的丈夫也將回到村裡,投身村裡的文旅事業,成為一名觀光車司機。
趙紅兵和趙安群,只是“世界佤鄉鄉村振興示范園”項目眾多受益者中的代表。
位於世界佤鄉鄉村振興示范園核心區的糯良鄉班考村班鴿自然村。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根據規劃,“世界佤鄉鄉村振興示范園”項目涵蓋滄源勐董、勐來、勐角、糯良4個鄉鎮的13個行政村59個村民小組,輻射帶動11456戶45361人。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申請到建設資金10.18億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