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廢棄礦山蝶變 生態公園背后的努力與堅持

人民網記者 程浩
2022年09月12日08:55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秋日,漫步距雲南紅河個舊市區10公裡左右的陽山生態公園,林草蔥郁,生機盎然。駐足瞬間,可聽到悅耳清朗的虫鳴鳥叫﹔閉上雙眸,大可貪婪地呼吸新鮮空氣……

陽山生態公園。人民網 虎遵會攝

陽山生態公園。人民網 虎遵會攝

幾年前,這塊430畝的彈丸之地密密麻麻分布著18家選礦廠,雨天腳底帶礦渣,晴天粉塵到處飛,環境糟糕。

從2016年動員關停到2020年建成生態公園,個舊市黨委政府用5年時間,讓滿目瘡痍的選礦區變身成環境宜人的生態公園,也用行動告訴人們,當地踐行“兩山”理論的魄力和決心。

陽山公園建設前是一片廢棄礦山。人民網記者-程浩攝(照片翻拍)

陽山公園建設前是一片廢棄礦山。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照片翻拍)

利益

“明知有污染,老百姓仍願意把地租給選礦廠” 

個舊因錫而立,因錫而盛,因錫而名,是全國最大的錫化工中心、錫材中心,擁有兩千多年錫礦開採史,享有“錫都”美譽。可以說,在雲南工業發展中,個舊地位舉足輕重。

然而,錫產業為當地經濟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間接帶來資源銳減、生態環境惡化的后果。“味道刺鼻得很,不敢開窗戶,更不用說出去散步了。”錫城街道陽山社區居民杜永梅說。

上世紀90年代,個舊錫產業發展迅猛,陽山社區老冠居民小組聚集起18家大大小小的選礦廠。

選礦廠老板租老百姓土地建廠,根據地理位置不同,每畝每年支付少則三四千、多則2萬元的租金。獲得租金的同時,老百姓還到廠裡務工,每月工資少則3000多,多則六七千元。老冠居民小組還把集體土地租給選礦廠,每年獲取60萬元左右的集體資金。

“可以說,老冠居民小組就是圍著選礦廠在發展。”陽山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正華說,因為有錢賺,明知開選礦廠有污染,居民小組和老百姓仍願意把地租給選礦廠。

2008年,個舊市被列為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城市之一,加之環境惡化,當地黨委政府直面多年吃“資源飯”留下的生態欠賬,改變依賴礦產資源的發展模式,向依托生態環境建設發展新型工業的模式轉變。

政策牽引下,2016年,黨委政府動員位於老冠居民小組的18家選礦廠關停。

政策執行難免經歷“陣痛”。“我們告訴選礦廠,關停是大氣候,有些選礦廠意識到‘來真的’,主動關停,少數選礦廠不同意,‘在這裡開了20多年,說關停就關停,怎麼可能!’”張正華轉述選礦廠老板的話。

“關停了你們可以發展其他產業,錢照樣掙。而且你們想想,都在提綠水青山,怎麼可能容許高污染的小廠區存在……”張正華軟硬兼施。

到2017年10月,18家選礦廠終於全部關停。

陽山生態公園。人民網記者-程浩攝-(2)

陽山生態公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阻礙

“你都要死的人,還那麼可惡!”

選礦廠關停后,留下狼藉一片:廢棄的選礦區滿目瘡痍、破敗不堪。有選礦廠老板二次創業,開養殖場,味道不好受。“要想改變,得進行徹底的生態修復。”張正華說。

彼時,個舊市委政府提出將老冠凹塘片區轉型建設為生態公園,並納入個舊市森林質量精准提升項目,由錫城街道負責項目的建設管理。

張正華覺得機會來了,可困難比前次更大。“怎麼和已經轉型的選礦廠老板商量拆除的事兒﹔怎麼和老百姓說把土地流轉給生態公園的建設運維方,要知道老百姓把土地租給選礦廠,每畝每年租金最少三四千,而建設運維方資金有限,隻能給到1500元﹔不少老百姓此前在選礦廠上班,工資不少,建了生態公園,雖說空氣好了,可工資沒了……”他心裡七上八下。

個舊市、錫城街道、陽山社區成立工作組,大伙商量后,決定拆遷和土地流轉同時進行。

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工作組湊了總共15萬元,用來給選礦廠適當的地表附著物補償。“錢不多,但還是希望你們支持配合。”每次對話,工作組總會提這樣一句。

“我們在轉型了,干嘛非要拆遷!”部分選礦廠老板想不通。

“這是市委政府的決策,是為了個舊發展,希望大家理解。”多次苦口婆心地勸說后,所有選礦廠同意拆遷。

更難的是土地流轉。“租金那麼低,我們租給選礦廠比這高多了!還有,以后工作咋辦!”不少老百姓不同意流轉。

“知道大家難,社區也難,選礦廠關了,集體資金每年減少了六七成。”張正華說著,話鋒一轉:“可大伙不能把著老弦彈了(意為不能守著老觀念),轉型發展是大勢所趨,生態公園建成了,除了有租金,大伙能開農家樂、開民宿,公園通過招商能引進餐飲企業、游樂項目,大伙照樣能務工。更重要的是,環境好了,空氣好了,出門散個步心情也好了,說到底受惠的還是大伙……”

工作組大會小會講道理,有老百姓動搖了,簽了土地流轉協議。還有人不願意簽,社區干部、黨員帶頭,做示范表率,大多數百姓后來同意流轉。

還有更硬的茬。“你都要死的人,還那麼可惡!”那段時間,張正華患上喉癌早期,剛聲帶切除手術不久,去做這兩戶侵佔集體土地的百姓工作,被人家這樣罵。

原來,這兩戶人家幾年前佔了集體土地蓋房,此次拆遷,他們索要補償。“要麼給錢,要麼劃片宅基地。”兩戶人家態度強硬。

該硬的時候必須得硬。“該說的都和你們說了,不同意的話,我們隻能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工作組表態。

兩戶人家“慫”了,終於同意拆除。

陽山生態公園。人民網記者-程浩攝

陽山生態公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如今

“環境這麼好,哪是錢能買來的!”

2019年6月,陽山生態公園開建。11個月后,2020年5月1日,佔地430畝的公園開園。

水榭亭台、小橋曲徑、綠樹成蔭、花草層疊……看著原先破損的山體變成了漫山新綠,原來的廢棄礦山變身成生態公園,老百姓心裡舒暢。

“以前開礦時,出門就是一股酸味,且到處是灰,都不愛出門!要出去玩一下坐一下,要跑到個舊城裡去,后來建了這個公園,環境好了,想出門玩一下方便多了。”杜永梅說。

早年間,她把兩三畝土地以每年4000元的價格租給一家選礦廠,黨委政府提出“去黑增綠”的口號后,作為黨員,她主動從選礦廠收回土地,以每年1500元的價格把土地流轉給生態公園的建設運維方。  

公園開園后,人流量不少。“節假日每天入園人數能有五六千人,平日每天也有一兩千人。不光我們個舊的,還有周邊蒙自、元陽的。”張正華說。

更重要的是此前承諾慢慢兌現:人流量多了,周圍農家樂越來越多,目前已開了25家﹔通過招商,公園裡入駐了主題餐廳、游樂項目,不少百姓到這裡務工。“雖說整體收入暫時還比不上過去,但環境這麼好,哪是錢能買來的!”杜永梅笑哈哈地說。

杜永梅做的家常菜。個舊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杜永梅做的家常菜。個舊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去年,在參加街道免費組織的廚師培訓后,杜永梅開了農家樂,生意不錯,每月毛收入一兩萬元,每逢節假日,得提前打電話訂位置。

陽山生態公園的建成只是個舊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縮影。在前段時間“紅河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個舊市專場上,個舊市相關領導介紹,十八大以來,當地堅持刀刃向內,關停364家選礦企業﹔投資10.67億元實施污染防治、生態修復項目23個,成功列入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

如今,以增添綠色、增長經濟的“雙增”模式,正促使個舊將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在40多萬個舊百姓中扎下了根。

再看陽山生態公園,空氣清新,風景秀麗,微風輕撫湖面,如此愜意!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