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從“不夠吃”到“吃得美” 雲南倉廩實 餐桌豐

2022年08月26日08:21 | 來源:昆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雲南倉廩實 餐桌豐

  “最魅村姑”王富蓮的2000多畝優質水稻賣到北上廣深。供圖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昆明人都記得,當初去糧店憑票買的米都是廣西米,現在糧店、糧票早已成為歷史,雲南人自己種的米不僅自己吃,還賣到了北上廣深。據統計部門二十年的數據跟蹤,前十年雲南糧食實現自平衡,而這十年則實現了優質高產的新跨越。

  二十年前,雲南自己產的糧食不夠吃,要從省外調,主要原因是山多地少、基礎設施差、生產方式落后等。2001年國家出台“關於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省委、省政府抓住機遇,通過加大糧食生產、收購、儲備等工作措施,推動全省糧食總產量由2001年的1486.3萬噸,增加到2014年的1794.9萬噸,全省糧食由依靠外調到基本實現自平衡的歷史性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通過大興農田水利、科技增糧、高產創建等糧食增產措施,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總產量再次大幅增加。2021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首次躍上1900萬噸大關,達1930.3萬噸,比2012年增加243萬噸,增長14.4%,增幅高於全國2.9個百分點。同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在糧食產量連增的背后,是雲南嚴格落實耕地保護政策,有效支撐起糧食安全戰略,十年來全省糧食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6240萬畝以上。同時,隨著全省農業科技的不斷進步,糧食生產能力也在持續提升,從2012年的266.9千克/畝,提高到2021年的307千克/畝,增長了15.1%,高於全國同期增幅6.7個百分點,產量和單產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21年雲南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

  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起,雲南通過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構建起了從原糧到成品、產區到銷區、田間到餐桌的“大糧食”“大產業”“大流通”格局﹔優質糧食工程還實現了全省129個縣(市)區的糧食質檢體系全覆蓋,增加優質糧食150多萬噸,促進農民增收20多億元,既滿足了農民增產又增收,又實現了人民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轉變。

  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說,“十四五”時期,雲南將繼續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聚焦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產業基地、良種繁育基地,大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到2025年,雲南省糧食總產量將達到1950萬噸的目標。(廖興陽)

  短評

  手中有糧心不慌

  閔曉陽

  雲南經過二十年的努力,從一個糧食不夠吃的省發展到自平衡且有盈余的省,這個巨變凝聚了無數人的汗水。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雲南人現在不僅吃得飽,而且正在向吃得更好邁進。今年春耕,石林縣石林街道辦事處水塘鋪村推廣旱稻種植,種了一輩子苞谷的村民種起了旱稻,等到10月秋收,他們就能吃上自己種的大米了。村民感激農業新技術給他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最魅村姑”王富蓮用省農科院的籽種,在保山種了2000多畝優質水稻,賣到了北上廣深,每千克售價60元,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

  二十年的堅守,雲南人現在已經把飯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裡。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